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小鼠小肠隐凹素-4mRNA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胰腺炎时肠细菌移位机制。方法将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9h模型组、18h模型组和对照组,两模型组腹腔注射雨蛙素(Cn)每次250μg/kg,连续4次,每次间隔1h,内毒素(LPS)10mg/kg(与最后一次Cn共同注射)。分别于注射后9、18h处死。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注射后18h处死。取血送淀粉酶检查,取胰腺送病理检查。用RT-PCR法测定末端回肠隐凹素-4mRNA表达。结果Cn加LPS腹腔注射成功诱导了小鼠AEP,胰腺病理损害以首次注射后18h最明显,注射后9h隐凹素-4mRNA表达轻微下调,18h下调更明显。结论小肠隐凹素-4的获得性缺陷可能是胰腺炎时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12.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顺铂(DDP)与紫杉醇(TAX)+DD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89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分为NP组44例和TP组45例,NP组采用NVB+DDP治疗,iv,d1、d8。TP组采用TAX+DDP治疗,iv,d1、d8。以WHO肿瘤疗效标准和毒性反应为评定工具,随访3年,记录死亡情况。结果:NP组完全缓解(CR)7.7%、部分缓解(PR)46.2%、稳定(SD)35.9%、进展(PD)10.3%,TP组CR4.8%、PR47.6%,SD35.7%、PD11.9%,1、2、3年生存率NP组51.28%、33.33%、15.39%,TP组47.62%、30.95%、11.98%,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共同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脱发,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注射部位反应NP组高于TP组,而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TP组高于N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结论:NVB+DDP和TAX+DDP的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对乳腺癌转移复发有确切疗效,如何防止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13.
目的:观察中药合剂AA-3对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Aho’法复制急性重症胰腺炎。建立荧光显微流速测试系统,观察造模后24小时胰腺微血管血流的变化,检测血清、腹水淀粉酶,并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同一只大鼠的胰腺微动、静脉存在着不同的血流速度,治疗组血流速度则相对一致。模型组胰腺组织结构损害明显,而中药治疗组损害明显改善。结论:中药合剂AA-3能明显改善SAP大鼠胰腺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评估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和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的内涵和评估内容,探讨建立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框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评估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评估研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以及应急处置过程发现,美国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先进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实验室网络等都可以给予我国启示,为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和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6.
目的了解水痘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与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科学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25名约24月龄儿童,分为单独接种水痘疫苗组以及联合接种水痘和乙脑疫苗组,分析加强免疫前后水痘抗体水平和疫苗接种安全性。结果加强免疫前,单独接种组以及联合接种组的水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90%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3,P0.001)。联合接种组的水痘抗体GMT高于单独接种组(t=-7.133,P0.001)。加强免疫后,2组的水痘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单独接种组的水痘抗体阳转率高于联合接种组(χ~2=24.589,P=0.001)。2组的水痘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2,P=0.097)。单独接种组和联合接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和12.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5,P=0.263),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适龄儿童单独接种水痘疫苗或同时接种水痘与乙脑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1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病变切除术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央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术中均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脑中央沟位置,根据B超显示肿瘤位置、大小、血运及周边血流情况,指导手术入路设计,显微镜下切除病灶,术后即时行彩超复查。 结果 36例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均在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MRI显示,病变切除程度满意,神经上皮性肿瘤12例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 非神经上皮性肿瘤24例均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术前肌力下降的15例患者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手术疗效满意。 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利于大脑中央区病变的切除,减少脑组织损伤,且简单便捷、安全有效、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18.
目前的慢性肾脏病(CKD)诊断标准在很多地方忽视了老年人的特殊性.在评估肾功能方面,由于血清肌酐水平受到肌肉含量、饮食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所有基于血清肌酐的肾小球滤过率( GFR)评估公式在实际应用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应用时均会出现一定的偏倚.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血清胱抑素C是一项干扰因素较少、相对理想的测定GFR的...  相似文献   
319.
目的:通过社区居民健康评估、生活方式的调查及中医体质辨识,探讨杭州城市健康/亚健康居民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区组随机抽样,对杭州市区所辖7个社区的18~70岁居民随机健康评估、生活方式调查、中医体质辨识,筛选880例评估为"健康"或"亚健康"的居民纳入研究对象。结果:①杭州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总体良好。②女性在酒精和药物、应激控制、安全、总体生活方式等4个方面好于男性,而健康状况则是男性好于女性。③饮食习惯、酒精和药物、应激控制、安全与中医体质类型间存在对应关系。结论:①男性要重视酒精和药物、应激控制、安全意识方面的生活方式改善,女性则要加强体能锻炼。②即便是生活方式较好的人可能也会存在中医体质偏颇,需要进行相应的中医调适。  相似文献   
3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嵌顿性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患者54例,其中19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观察组,35例嵌顿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19例中有1例因手术困难中转开腹,对照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各种并发症9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6,P〈0.05)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18.7±6.3)h、手术禁食时间(1.9±0.4)d、平均住院时间(7.3 ±2.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8.2 ±8.9)h、(3.6 ±1.2)d、(12.8 ±3.9)d(t=6.38、5.14、5.61,均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嵌顿性胆囊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之一,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