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对难度喉镜和普通喉镜在紧急经口气管插管中临床效果的分析评价。方法 :选择6 2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 ,统计其一次、两次和总插管成功率 ,并同时对存在气道困难病人的插管成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难度喉镜组的一次、两次及总插管成功率较普通喉镜组有显著提高 (P <0 .0 5 ) ;而对于存在气道困难的病人 ,难度喉镜的优势更为明显 ,成功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的提高 (P <0 .0 1)。结论 :在危重病人抢救中 ,采用难度喉镜为病人经口气管插管可明显地缩短操作时间 ,提高插管成功率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具极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能否将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CD34^+水平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度的标志。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组62例,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分层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14例,高危组17例,极高危组13例。作外周血循环EPCs CD34^+水平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研究组高血压病患者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随着其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逐步下降,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s CD34^+水平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呈负相关关系(r=0.875,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循环EPCs CD34^+水平下降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循环EPCs CD34^+水平可以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对本例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1例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等资料进行总结。结果: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初起临床表现为高热,迅速出现咳嗽、气促乃至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表现为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明显下降,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尿及血尿,生化检查示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学异常,低蛋白血症;影像学方面初起表现为普通肺炎,病变迅速进展为双肺弥漫性实变。治疗方面需要机械通气。临床确诊采用支气管吸取物(痰)进行H5核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呈阳性反应。对H5亚型的HA和M蛋白基因进行RT-PCR检测呈阳性反应。结论:如果能在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前或早期及时治疗,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有改进,一旦发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比较SARS患者与细菌性肺炎患者抗体、补体及CRP水平 ,分析两组患者体液免疫、非特异免疫的差异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对 34例SARS患者和 34例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SARS患者的抗体及CRP水平均较细菌性肺炎患者低 (P <0 0 5 ) ,两者补体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CRP水平较细菌性肺炎患者低 ,补体C3 ,C4水平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四喃唑嗪对高血压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68例住院病人,均诊断为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治疗前进行血脂测定,予首次四喃唑嗪口服2mg/天,无反应者改为4mg/天,以后逐渐增加剂量至疗效满意为止,最大剂量为10mg/天,每周测不同日血压2次,直到12周为止,治疗12周后复查血脂,作为分析比较,结果:用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平均分别比治疗前下降30mmHg和11mmHg,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和差异显著(P<0.05),治疗12周后,血清甘油三脂水平明显下降,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但对总胆固醇的降低及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均不明显,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喃唑嗪对高血压并高脂血症,尤高甘油三脂血症病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安全有效;以及HVHF与呋塞米持续静脉输注在心力衰竭发生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是否存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将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发生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血液滤过组40例和利尿剂组40例。利尿剂组给予呋塞米(40—60mg静推后,1—5mg/h静脉泵入维持,最大剂量〈1g/d)以减轻心脏负荷;血液滤过组行HVHF治疗。两组患者的其它治疗相同,并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在90/60mmHg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多巴胺输注速度等变化及外周血生化、TNF-α、IL-1β、IL-6、CRP等水平的变化;因所有患者均为卧床危重患者,故放置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直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后HVHF组心率逐渐减慢,利尿剂组心率则有升高趋势(P〈0.05)。HVHF组MAP逐渐升高,多巴胺用量逐渐减少(P〈0.05k利尿剂组则需用较大剂量大多巴胺才得以维持正常的MAP。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CVP及PCWP均降低,但HVHF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V、CO、CL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升高,但HVHF组升高更明显(P〈0.05),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HVHF组患者外周血的TNF-α、IL-1β、IL-6、CRP等物质均明显低于利尿剂组(P〈0.05)。经HVHF治疗后12h起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显著低于利尿剂组,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得到纠正(P〈0.05)。结论HVHF通过清除水钠、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与持续静脉输注速尿相比,HVHF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用于存在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雷米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ACS合并AF患者163例,其中包括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75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UA组与AMI组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分组为UA治疗组(A组,n=44)、UA观察组(B组,n=44)、AMI治疗组(C组,n=37)和AMI观察组(D组,n=38)。4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雷米普利(5mg/d)。观察治疗24h、3d和7d时AF的转复情况。治疗并随访2年,比较4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4组24h和3d AF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7d时的转复率均大于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观察组的左心房内径、窦性心律维持率在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2、18、24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与胺碘酮联合应用于ACS合并AF患者能提高AF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长期使用可减小左心房内径,并且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各种病因的CHF患者 6 1例与对照组 30例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 ,并将上述 31例CHF患者治疗后复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CHF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是CHF的一种反映 ,对CHF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9.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尚无完善的方法根治。它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几个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都显示心房颤动患者不作抗血栓治疗有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率,而进行抗血栓治疗者则显著降低。本文将综述心房颤动抗血栓治疗的现状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90.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钛(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29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Ⅳ级CHF患者,根据是否接受CVVH分成CVVH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予以心力衰竭常规治疗,CVVH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VVH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内环境生化指标,AngⅡ、BN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和临床转归.结果 CVVH组外周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TNF-α、IL-1、IL-6、CRP、AngⅡ、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或P<0.01).结论 CVVH可以有效地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其并发的高度水肿、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CVVH能清除具有心血管活性的中分子炎症介质、心脏抑制因子及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