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桦  陈旺 《海南医学》2022,33(2):147-15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锌a2糖蛋白(ZAG)、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趋化因子样受体1(CMKLR1)水平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汉中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R患者93例(DR组...  相似文献   
102.
背景: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环孢素A转换成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方案对慢性移植肾肾病有一定疗效。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患者57例,诊断前均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免疫抑制治疗,然后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两组:环孢素A组(n=27),继续采用原方案治疗;他克莫司+雷公藤多甙片组(n=30),环孢素A切换成他克莫司的同时再联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 结果与结论:转换后3,6个月两组间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3个月与6个月的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天冬酸氨基转换酶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他克莫司+雷公藤多甙片组震颤发生率较环孢素A组高(P < 0.05),但高血压、多毛症、血糖升高、牙龈增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 < 0.05)。结果表明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联合雷公藤多甙片的治疗方案对慢性移植肾肾病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能好,有助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提高对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16例均表现骶尾部软组织肿块,边缘不规整,密度/信号不均匀,常见出血及程度不同坏死囊变区,无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可见条状血管样强化,1例可见蜂窝状强化。2例肿块部分伸入椎管,骶骨受侵犯。16例卵黄囊瘤AFP均升高。【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血清AFP检测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4.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右下肢跛行,以行走时为甚。经抗炎治疗后好转,此后反复间歇性发作,且稍有加重。无发热、外伤史及结核病接触史。查体:右髋部轻压痛,骨盆向右倾斜,关节活动受限,Thom as征阴性,双下肢等长,右下肢较左侧小。实验室检查:ESR:107m m/h,CR P(+),三大常规及E4A正常,胸片(-),PPD-IgG、IgM(-),抗O(-)。穿刺液培养:抗酸杆菌(-),染色未见细菌。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示右髋关节间隙稍增宽,髋臼边缘模糊、欠规则,密度欠均匀,局部可见小囊状低密度影(图1)。右侧股骨头密度稍降低。CT平扫示右…  相似文献   
105.
陈桦  叶滨滨 《放射学实践》2007,22(4):415-417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患者的选择结合起来,指导医疗实践,作出最佳医疗决策.EBM的核心思想是认真、慎重地应用从临床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最佳的研究信息来诊治患者.  相似文献   
106.
听神经瘤系从第Ⅷ脑神经膜上发生的肿瘤, 常见于第Ⅷ脑神经的前庭支, 70%~75%发生于内耳道内。该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0%, 占小脑脑桥角肿瘤的80%~90%。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所在位置及侵犯范围等有关, 早期症状主要有耳鸣、听力减退、眩晕, 晚期症状主要有三叉神经损害、面瘫、小脑功能障碍、颅内高压症状等,严重时将危及生命。手术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我科于2012年2月行1例妊娠合并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待病情稳定后予引产,经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两月后出院,至社区医院继续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高浓度梅毒抗体血清样本致携带污染及钩状效应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好[1],但由于采用一步法,即血清和酶标记抗原一步加入,可导致高浓度的梅毒抗体血清样本产生钩状效应[2],呈弱阳性甚至阴性反应;同时,用全自动加样器加样,由于冲洗不完全,高浓度的梅毒抗体血清样本易造成其它样本的携带污染,被污染样本呈假阳性。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来自本站2005年6月的1名街头无偿献血者,女性,21岁。其血液经离心分离得血清样本。1.2仪器TECAN RSP150全自动加样器(瑞士帝肯);TECAN M8/2R洗板机(澳大利亚帝肯);Multiskan Mk3型酶标仪(上…  相似文献   
108.
109.
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37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乳头状腺瘤、乳头状增生的新鲜甲状腺组织进行了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68.8%,乳头状腺瘤组织中为66.7%,乳头状增生的阳性率为50.0%,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12,0.370,0.410)。结论: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病变鉴别诊断意义不大。上皮乳头状增生、增生活跃的乳头状瘤与乳头状腺癌可能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10.
患者男,60岁。因右膝部弥漫性肿大30余年伴局部撞伤于1989年9月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右膝肿瘤切除术。”1992年7月局部复发在山东医科大附属医院行肿瘤扩大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胜鞘巨细胞瘤。术后3个月,右膝关节前后出现数个结节状肿物,来我院行“肿瘤姑息切除术”。病理诊断同前。1993年9月因肿瘤迅速增大伴严重营养不良入院,行右够关节离断术,加右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前胸部X线摄片及盆腔彩色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骨科检查:右膝弥漫性肿大,皮下静脉怒张,病变累及股骨中上1/3至踝部下线。局部呈结节状隆起、质硬。右腹股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