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31.
为观察消炎痛对梗阻性黄疸(梗黄)肾功能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20例服用消炎痛的梗黄患者服药前后及术后第4天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和肾功能,并计算TXA2/PGI2比值。结果表明:服用消炎痛后随着TXA2/PGI2的下降(P〈0.001),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亦有明显下降(P〈0.05),但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消炎痛可通过抑制TXA2生成,在一  相似文献   
132.
作者自1985年以来,施行的23例胃粘膜肌瓣幽门成形式胃大部切除术以预防碱性返流性胃炎。术后引出胃液的颜色较毕I式手术为浅,pH值也较低,胃镜观察未见胆汁返流;钡餐可见吻合口部位环状结构阴影。表明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抗返流作用确切等优点,但套入粘膜肌瓣的长短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解除前后肾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胆道梗阻病人前后的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其中19例胆道梗阻得到完全解除。另选24例慢性结石胆囊炎病人对照。结果 胆道梗阻病人尿Alb及IgG均较对照组升高,术后不论胆道梗阻有无解除均进一步升高。结论胆道梗阻病人肾血管通透性增加,术后更为明显,解除胆道梗阻并不能改善病人近期肾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134.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及尿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皆在了解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的肾功能损害,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女14)平均年龄45±15岁,均为健康体检人群中正常者。 无黄疸胆道疾病组:32例(男13,女19),平均年龄48±17岁,均为胆结石患者。 梗阻性黄疸组:32例(男14,女18),平均年龄52±19岁,其中胆总管结石10例,胰头癌8例,胆管癌8例,肝门部肝癌6例。  相似文献   
135.
<正>本院1987年7月~1994年12月,对532例直肠癌及骶尾部肿瘤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中7例,占1.32%并发骶前静脉大出血。本文根据骶前区静脉的解剖及病理特点,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探讨其出血机制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6.
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调控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对大多数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复杂的病理过程.选择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或参与的重要因子作为靶点,研制应用特异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或抗体,以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对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7.
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可驱动目的 基因在肿瘤细胞中高效特异性表达,目前常用的有甲胎蛋白启动子、癌胚抗原启动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启动子、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和多药耐药基因启动子等.利用双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元件或其他物化因素对启动子进行修饰或改造,可增强目的 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可耦联自杀基因、抑癌基因、反义核酸、细胞凋亡基因和BNA干扰等,在肿瘤基因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建立HPLC法和UV法分别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8 nm,柱温30℃。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NaNO_2-Al(NO_3)_3-NaOH方法显色,以芦丁为对照,在波长522 nm处检测。结果:方法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5%。不同产地新疆两色金鸡菊绿原酸含量为1.39%~5.76%,总黄酮含量为19.10%~28.40%。结论:本试验建立了含量测定的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两色金鸡菊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2种成分的含量,同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2种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反向筛选,从而确定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建立10批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有效成分的对应靶点和途径并构建“活性成分-重要靶点-通路”,探究黄芩发挥药理作用特点,预测出潜在的Q-marker。结果:建立的黄芩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峰,指认2个成分并确定其含量。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70。“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筛选出8个关键靶点,相关9条通路,涉及到癌症通路、炎症通路、免疫通路等。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准确、可行,筛选出2种成分可作为潜在Q-marker,以网络药理学验证黄芩主成分相关的靶点作用机制,进一步确认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作为Q-marker的可行性,为黄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