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3月~2012年10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现回顾分析分层解剖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0.2) h,平均术中出血量约(200±30)ml,平均淋巴结清除数(24.2±1.4)个,平均淋巴结阳性数(3.6±1.2)个;平均住院日(22±1.5)d,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胰肠吻合口瘘。结论: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进行程序化解剖清扫淋巴脂肪组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血管骨骼化清扫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为确定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提供数学评价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方法,并基于Q-Marker "五原则",对中药黄柏从化学成分有效性以及可测性等角度进行Q-Marker预测分析。方法利用现有文献对黄柏药材Q-Marker的来源进行整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黄柏药材中的核心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对10批黄柏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进一步确定黄柏药材中潜在的Q-Marker,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文献查阅确定生物碱、黄酮类以及酚酸类为黄柏Q-Marker主要来源。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同时建立了 10批黄柏药材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8个共有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药根碱、绿原酸、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结合网络药理学活性和成分可测性以及Q-Marker理念,初步预测黄柏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小檗碱可作为黄柏药材潜在的Q-Marker,最后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一步验证了 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进行初步预测,同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数理统计的黄柏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黄柏药材的Q-Marker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以来进行的3763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的52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年龄、切口类型、是否有糖尿病、手术类型及部位、手术的时间、手术地点、是否是接台手术、有无参观人员、术前是否给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众多,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对这些因素加以预防,尽量避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4.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导致患者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肿瘤侵袭与转移引起的,不断完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因素,和对其有效阻断是治内源性糖苷酶,参与许多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本文对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靶点的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总结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的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分析1 例医源性长段输尿管损伤患者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术中切取25 cm 回肠替代20 cm 左输尿管缺损,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血肌酐、尿素氮及电解质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2 个月静脉尿路造影显示左肾显影良好,左肾积水消失;术后6 个月肾动态检查提示左肾功能改善.结论 对于长段输尿管缺损而不能用自身尿路组织替代患者,回肠代输尿管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法,能够恢复尿路的连续性,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建立HPLC法和UV法分别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8 nm,柱温30℃。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NaNO_2-Al(NO_3)_3-NaOH方法显色,以芦丁为对照,在波长522 nm处检测。结果:方法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5%。不同产地新疆两色金鸡菊绿原酸含量为1.39%~5.76%,总黄酮含量为19.10%~28.40%。结论:本试验建立了含量测定的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两色金鸡菊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中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的病例报告,为TRALI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收集我国TRALI的病例报告资料,从中提取病例的受者信息和供者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4例TRALI病例;16例好转或痊愈,9例死亡,病死率为37.5%。输血原因有创伤性输血(66.7%)和非创伤性输血(33.3%);输入全血、红细胞悬液、血浆等5种血液制品;提供者信息12例,其中经产妇6例;对供者进行HLA抗体检测3例。结论提高临床对TRALI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完善输血前的供受者抗体检测体系,是降低TRALI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初步筛选并鉴定出人乙酰肝素酶( HPSE )基因内具有增强子( enhancer , enh )活性的DNA片段。方法:增加Kpn I、Sal I酶切位点,将含有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质粒载体pEGFP-N1改造为pEGFP-MU。选取HPSE基因5′端启动子上、下游的DNA序列并分为10个片段,分别命名为enhx ( x分别等于1、2、3……10),每段长1200 bp,相邻两段间重复200 bp。分别扩增上述10个片段和猿猴病毒40(SV40)增强子序列,分别插入pEGFP-MU,以构建重组质粒pEGFP-MU-enhx和pEGFP-MU-SV40e,并用脂质体2000转染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SGC-7901,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上述候选序列对启动子( CMV)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测序结果显示,PCR克隆序列与GeneBank中序列完全一致。酶切电泳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MU-enhx和pEGFP-MU-SV40 e构建符合要求。瞬时细胞转染、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重组质粒pEGFP-MU-enh6、pEGFP-MU-enh7和pEGFP-MU-enh8在人BEL-7402、SGC-7901细胞中表达增强,与阳性对照质粒pEGFP-MU-SV40e相似,其余重组质粒表达较弱。结论:成功克隆人HPSE基因10个增强子候选序列片段,并正确构建重组质粒pEGFP-MU-enhx;其中第6、7和8候选片段可能具有增强子活性。本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筛选和鉴定有活性的增强子序列缩小了搜寻范围,并为将来利用HPSE增强子进行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探讨诃子醇提物对大鼠微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瘀模型组、诃子醇提物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片)。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法造大鼠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变形、取向指数,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来观察诃子醇提物对大鼠微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诃子醇提物组,阳性对照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间的差异不明显。但与血瘀模型组比较,诃子醇提物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增强红细胞变形、取向能力,提高红细胞的抗低渗能力。结论诃子醇提物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应激性血瘀大鼠的微观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初步建立串珠聚糖 (PLC)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阳性判断标准 ,探讨PLC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LC及其配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HCC中的分布 ,根据PLC分布特征初步建立阳性判断标准 ,分析PLC及bFGF表达与HCC临床病理指标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 :初步建立了一种PLC阳性判断标准 ;PLC在部分HCC中主要表现为基底膜连续和不连续线形染色 ,部分HCC主要为癌细胞胞质或胞膜棕黄色染色 ;bFGF主要为HCC癌细胞胞质和胞膜棕褐色染色 ;癌组织bFGF表达率及PLC和bFGF共同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周肝组织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PLC、bFGF表达与HCC临床病理指标及转移复发无关 ;但PLC和bFGF共表达与HCC转移复发有关 (P <0 .0 5 )。结论 :所建立的PLC阳性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PLC和bFGF可能参与HCC转移复发和血管生成 ,二者共表达可以预测HCC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