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骨折愈合机制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也进入分子水平。研究表明:骨折发生后短期内局部组织即己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至修复后期,骨与软骨细胞仍产生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骨折愈合。关于骨折愈合中某些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部分细胞的迁移、分化及增殖等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文章从分子水平归纳总结活性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蛋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7例中,发生于躯干14例(82.4%)、四肢3例(17.6%).13例为原发,2例复发,2例因局部病灶切除病理证实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拟行扩大术.13例原发及2例复发病灶中,术前超声检出率100% (15/15),声像图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占60.0% (9/15)、混合回声占40.0% (6/15),其中86.7% (13/15)边界清晰、75.0% (12/15)形态规则;均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CDFI示肿瘤内部呈较丰富血流信号13例86.7% (13/15).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声像图表现为病灶位于躯干及四肢皮下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3.
摘 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唑来膦酸联合在胸腰椎骨质疏 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南院 治疗的 62 例胸腰椎 OVCF 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1 例。对照组实施 PVP/PKP,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3 个月、6 个月 Cobb 角和椎体前缘高度,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 型胶原 C 端肽(CTX–1)、椎体骨密度(BMD),治疗结束后随访 1 年再骨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3 个月、6 个月 Cobb 角均小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 6 个月 VAS、ODI 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3 个月、 6 个月的 BALP、CTX–1 水平低于对照组,BMD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VP/PKP 联合唑来膦酸治疗 OVCF 能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椎体功能,调节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再发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经Ilizarov技术结合微创截骨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省立临床医学院骨科收治的50例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病患,患者收治时间在2011年1月-2015年7月间,均接受Ilizarov技术结合微创截骨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ICFSG(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会制定)评分,统计治疗结果。结果①患者治疗前、后的ICFSG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上看,在58足中,有52足(89.66%)恢复情况为优;8足(比例为13.79%)恢复情况为良;4足(6.89%)恢复情况为差;③有2足术后发生针道感染,发生率为3.45%,经处理后感染症状消失。结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病患通过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微创截骨治疗后,患者的ICFSG评分得到显著改善,这种治疗方式有利于促进其踝关节及足部功能的改善与恢复,矫治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的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健康青年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与双通道FES比较.方法 健康青年受试者13名,男6名,女7名,分成双通道FES组(双通道组)和四通道FES组(四通道组).双通道组先接受30 min双通道FES治疗,四通道组先接受15 min四通道FES,间隔3 d后,2组互换接受第2次刺激.每次刺激前、后均接受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记录N9及P40的潜伏期和波幅.所有受试者均刺激右侧下肢.结果 2组受试者在接受2种FES后,与组内刺激前比较,刺激侧的SEP值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刺激侧潜伏期和波幅变化不明显(P>0.05);四通道组与双通道组比较,FES后刺激侧N9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刺激侧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 健康青年下肢接受四通道FES后,刺激侧N9潜伏期较双通道显著性缩短,提示基于行走模式的FES能更快地激活脑细胞.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of multichann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of the legs based on a normal walking pattern,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with two-chann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Methods Thirteen healthy young volunteers (6males and 7 femal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2 sessions of either two-channel FES for 30 minutes or four-channel FES for 15min with a 3-day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sessions.The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of the N9 and P40 SEP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every treatment.All the 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right lower limbs.Results Thirteen healthy young volunteers (6males and 7 femal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2 sessions of either two-channel FES for 30 minutes or four-channel FES for 15 min with a 3-day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sessions.The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of the N9 and P40 SEP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every treatment.All the 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right lower limbs.Conclusions The N9 latency with four-channel FES is remarkably shorter than that with two-channel FES on the legs of healthy young subjects,suggesting that multichann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based on the normal human walking pattern can activate brain cells faster.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研究性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8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分别采用研究性教学法和传统带教法进行社区护理实践带教。完成全部社区护理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的理论考核和社区护理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社区护理综合能力评价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性教学法应用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社区护理学习成绩,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与颈椎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椎病患者81例分为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组(n=43)和颈椎硬膜外阻滞组(n=38)。根据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P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疗效评分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的VAP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VAP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改善率分别为:92.32%和91.94%,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与颈椎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前者的改善率略高于后者;②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法,避免了颈椎硬膜外穿刺的高风险性,且可以在门诊病人中开展,病人无需住院,容易接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经济的颈椎病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4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1株铜绿假单胞菌用细菌分析鉴定仪(ATB)鉴定,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6株为耐亚胺培南菌株,占总菌株数14.6%,耐美罗西林的菌株数达50.0%,左旋氧氟沙星耐药达31.7%,替卡西林/棒酸耐药高达63.0%。结论:亚胺培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可靠药物之一,而随着耐亚胺培南菌株的增加,应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加强耐药监测,以便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30例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口服来氟米特50 mg/d,共3 d,后以20 mg/d维持,同时口服泼尼松30 mg/d,疗程为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检测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尿蛋白定量(24 h)、血清白蛋白含量(ALB)、血肌酐。疗程结束后,评定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第2、4、8周末的尿蛋白定量(24 h)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第2、4、8周末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ALT、血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皮肤瘙痒,未做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0.
论述了卫生财政投入和卫生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结合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卫生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卫生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远景规划,调整卫生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加大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合理划分事权并明确财权,改进并优化卫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为公立医院发挥公益性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