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老年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结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2 1例病人术后 2 0例痊愈出院 ,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例 (4 .7% )。结论 :I期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理想的可行的手术方式 .术中肠道减压和清洁灌洗能够提高肿瘤I期切除I期吻合成功率 ,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颞下颌关节炎其临床表现轻者关节处发紧,张口作响;重者下颌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影响进食和语言,由于罹患关节咬合运动频繁,故病期较长,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笔者于2012-2013年应用雷火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变化、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①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完全负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术后当天、3个月和12个月的TPA和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与普通解剖钢板临床疗效相比,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4.
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半腱肌腱移位治疗开放性膝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收到较好效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49岁。其中浅层自胫骨附着点断裂及股骨附着点断裂各1例,浅深层自股骨附着点断裂5例;合并前十字韧带断裂、股骨双髁骨 相似文献
2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经销单位竞销和生产厂家直销,医院常以低于国家核定的批发价格购进药品。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药品批发差价或称优惠差价。对医院来说可以多获得一部分盈利。目前,此种现象普遍,数额不小,但对这种经济现象的性质,看法各异,在其核算上也各不相同。为此,笔者就 相似文献
26.
纪青山教授针灸治疗肩周炎急性发作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青山教授临证取穴精炼,采用动留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能够在止痛的前提下让患者加大肩关节活动范围,疗效确切.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确切,肩髎穴为常用的有效经验穴,不刺患侧刺健侧,可使患者在留针的情况下活动肩关节,而不产生疼痛,取穴少而精.同时配合雷火灸及耳针治疗,共奏活血调经之功. 相似文献
27.
陈春海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5,(1)
作者研究了46例(女33,男13,年龄16~58岁,平均40.1岁)Sneddon综合征患者抗磷脂抗体(aPL)的发生率以及Sneddon综合征与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临床表现的比较。 方法;用改良的Gharavi酶联吸附试验(ELISA)对46例病人作了IgG、抗心脂抗体(aCL)的测定。结果以GPL单位表示,>100为强阳性,16~100为中度阳性,5~15为弱阳性。在43名病人中研究了狼疮抗凝物(LA),所有标本进行了筛选试 相似文献
28.
患者滕××,男性,37岁,山东籍。内蒙古扎来诺尔采购员。因腰痛伴右下肢痛7年,于1983年8月7日入院疗养,入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患者自1976年开始右下肢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79年起右下肢疼痛逐渐加重,并放散至右足跟部,常有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有时左大腿部及会阴部发麻,大小便常有失控现象.原单位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82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29.
目的:运用Vicon MX系统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数据变化,观察针刺肓俞穴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以疗效、腰椎关节活动功能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针刺肓俞穴组(治疗组)和针刺夹脊穴组(对照组),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改善腰椎关节活动功能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提高疗效和改善腰椎关节功能活动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仿生针针刺合谷穴,观察进针、出针疼痛的程度,行针时对针感的影响。方法:以疼痛感为观察指标,分别选用仿生针和毫针,对60例受试者进行自身对比研究,并观察两组的疼痛感受。结果:两组间进针出现疼痛情况经Ridit分析,R=0.267,P=0.002,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疼痛明显轻于毫针组。针刺手法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针感明显优于毫针组。出针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疼痛情况相同。结论:仿生针组在进针降低疼痛感方面优于毫针组,在行针刺捻转手法时仿生针组疼痛感轻于毫针组,在出针疼痛感方面仿生针组与毫针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