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 通过对单病例试验(N-of-1试验、多基线试验)方法进行论述、比较与应用探讨,提高中医药N-of-1试验的敏感性与适用性。方法 介绍N-of-1试验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现状,介绍多基线试验,并对N-of-1试验、多基线试验、交叉试验进行比较。最后将提高N-of-1试验的敏感性与适用性的两种设计方案举例说明。结果 N-of-1试验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理念,但因中药成分复杂,结果易受到“残留效应”的影响。多基线试验交错引入干预,无需洗脱期,所需样本量小,可用于初步证明干预效果。但统计方法较为复杂,目前用于中医药临床试验较少。单病例临床试验与交叉试验相比,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N-of-1试验最能体现中医“个体化”治疗。构建适合的统计模型(如贝叶斯分层模型)可望提高中医药N-of-1试验的敏感性与适用性,采用组合试验(如N-of-1试验与多基线试验相结合),有可能补充N-of-1试验的不足,拓展其适用范围。结论 N-of-1试验在中医药研究中具有优势,但也有局限性。可借鉴改进统计模型或组合试验方法来提高中医药N-of-1试验的敏感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2.
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pEGFP-NI质粒为模板,PCR法扩增获得EGFP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PGL3-promoter质粒骨架,得到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enhancer。人工合成不同拷贝的缺氧反应元件(HRE)增强子序列,插入到pEGFP-enhancer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EGFP-HRE、pEGFP-5HR,以脂质体LipofectamiIle2000转染Hela细胞,常氧与缺氧处理后以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EGFP荧光表达。结果构建的不同拷贝HRE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HRE、pEGFP-5HRE转染Hela细胞后,常氧处理绿色荧光表达无差异,缺氧处理后随HRE拷贝数增加绿色荧光表达强度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增强子表达质粒pEGFP-enhancer,通过EGFP的表达强度可以反应增强子活性。  相似文献   
123.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川芎嗪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及脑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重,川芎嗪80 mg/kg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 h、1 d、3 d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造模组(P<0.05)。川芎嗪给药各组在早期与造模组比较神经元变性坏死变化不明显,7 d后缺血周围变性神经元数量较少,细胞排列逐渐规整。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川芎嗪通过改善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缓解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4.
背景 我国炎症性肠病(IB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缓解和控制患者的症状。生存质量是IBD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但少见文献报道基于中医理论研发的IBD患者报告结局(PROs)量表。 目的 基于中医理论构建IBD PROs量表,确定IBD PROs量表的概念框架和条目。 方法 遵循国际量表研发流程与规范研制IBD PROs量表。以中医理论"形神合一、天人相应"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核心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IBD PROs量表的概念框架,产生条目池,确立条目,形成初始量表。使用初始量表对2021年1—6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的IBD患者进行预调查。应用离散趋势法、克朗巴赫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对初始量表进行条目筛选。 结果 IBD PROs量表由"形神合一""天人相应"两个维度组成,其中"形神合一"的"形体"方面纳入12个条目,"情志"方面纳入9个条目,"天人相应"维度纳入6个条目。 结论 基于中医理论构建的IBD PROs量表,可用于评价IBD患者的生存质量,仍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验证该量表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对欧洲癌症研究组织(EORTC)头颈癌生存质量问卷(QLQ-H&N35)进行计量心理学考核,以考评量表是否适合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391例鼻咽癌患者的QLQ-H&N35和人口学资料,考核量表的信度、效度、区分度,条目进行项目反应理论(IRT)分析,考察个体分离指数(PSI)、条目阈值参数的排序,进行项目功能差异(DIF)分析。结果 除感觉问题外,各个领域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系数均大于0.7,所有领域的重测系数都大于0.7,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际的数据跟理论模型一致。不同放疗阶段的患者在大部分领域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个模型的PSI为0.90,大部分条目的阈值顺序均正常,所有条目在性别、年龄分组上没有一致性DIF和非一致性DIF。结论 QLQ-H&N35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计量心理学特征的癌症量表,可操作性强,可用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6.
中医院校以西医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中医人才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在中医院校开展师承制的试点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培养中医精英人才,传承中医,对于积极探索中医教学改革,促进中医院校教育结构调整,完善教育体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喉癌患者营养风险与生存质量现状,并探讨营养风险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cor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对66例喉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营养风险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围手术期喉癌患者营养风险总评分为(3.53±1.51)分,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8.79%,营养风险对患者生存质量中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疼痛均有影响(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8.
本文论述了中医药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统计知识薄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教材和教学内容不适宜。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建议: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先导,结合中医药科研的实例,倡导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推进中医药统计学教材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养成科学的统计思维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9.
中医药院校流行病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流行病学重视不够,流行病学能力的培养不够,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应根据中医院校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采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加强教材建设,调整教学内容,以期提高中医药院校流行病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0.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窗及其行为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发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窗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方法 :通过兔腹主动脉夹闭法造成脊髓缺血。 5 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2 0min、 2 5 min、2 7min、30 min、40 min和 60 min组 ,采用 Jacobs法对白兔后肢功能评级 ,Reuter法对脊髓感觉运动反射功能评分。结果 :再灌注 7d后 ,2 0 min家兔家兔无 1例发生瘫痪 ;缺血 2 5 min部分瘫痪 ( 1 /8) ;缺血 2 7min白兔出现迟发性瘫痪 ( 8/8) ;缺血 30 min、缺血40 min、60 min家兔全部 ( 2 4 /2 4 )发生瘫痪。结论 :缺血时间越长 ,脊髓损伤症状越重 ;脊髓缺血 2 7min再灌注后会出现迟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