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造血生长因子与红细胞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颖  周明华 《解剖学报》2000,31(2):191-195
哺乳动物的血细胞生成是在骨髓腔复杂的造血环境中进行的 ,其各有形成分是由造血组织的干细胞和祖细胞(progenitor cell)增殖、分化而成的。但成熟的各类血细胞 (淋巴细胞除外 )只有几小时到几天的寿命。适应这种特性的骨髓造血细胞 ,以自我更新和增殖的方式每小时生成 10 1 0 红细胞和 10 8~ 10 9白细胞 ,以保持血液各有形成分的动态平衡。从 Medvinsky和 Dziezak[1 ] 采用新的器官培养法研究了小鼠胚卵黄囊、前肝期的背主动脉 (A ) -生殖嵴腺 (G ) -原 /中肾(M) (AGM)区域中胚层和肝的造血活性 ,提出哺乳动物成年造血干细胞起源于 AG…  相似文献   
42.
神经细胞营养(诱向)因子与运动神经元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神经营养(诱向)因子有选择地保障运动神经元健康存活和执行功能,防止它凋亡和损伤所引起的神经元退变及促进其再生等生物学效应,结合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退变的主要特点及本实验室对运动神经元营养(诱向)因子的工作,综述了这方面的新进展,期望对探索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胶质细胞株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前言胶质细胞株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是多种神经元存活的必需因子。最初是由小鼠胶质细胞株B49细胞分离的精基化的二硫键结合的二体蛋白质,有134个氨基酸。它的7个半胱氨酸残基依其在分子中的配布位置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分子相同,而且其序列中的<20%为同源的,所以,GDNF为TG-β超家族的成员。最初鉴定的rhGDNF有促进大鼠胚胎中脑DA能神经元存活、形态分化和增强其摄取DA的能力,其EC50为1.2PM或36Pg/ml。但是,当其…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日本康复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优势与可借鉴之处,探讨我国今后康复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检索日本医学中央杂志网,选取1983年—2015年的有关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4篇文献。文献内容显示,开展的康复护理40.9%集中在关东地区,质性研究占72.3%。按质性研究方法,文献可归纳为病人的教育指导、家庭指导、临床护理指导、经济影响4个类别。[结论]日本的康复护理教育对我国康复护理教育发展有指导意义,应重视护理个案研究,增加病人和家属教育方面的研究,可将人文护理和团队合作的内容加入康复课程设置、临床继续教育中,可有选择地引进脑卒中康复专科护士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45.
微笑中成长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难忘的事情,也许这件事情不算太大,也许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是却足以影响你的一生。  相似文献   
46.
陈思颖  张冰 《河南中医》2023,(4):535-538
张冰教授认为,“平衡”为人体生理活动的核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失平”所致,治疗关键是“复平”,养生保健的目的是“维平”。中药因其偏性不同而分阴阳,临床用药中,除了审证求因,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外,还应兼顾药物的药性、功能、偏性以及患者体质,有主次地兼顾矛盾双方,变中调平,不因用药造成新的失衡。对于药性、功能的调平,一是根据药的偏性,在用药物纠正疾病偏性的同时,又防止药物对人体产生新的损害,具体方法有:寒温并用、升降同调、润燥相合、气血同调、刚柔并济、阴阳相求等;二是将平和药物配以峻烈药物,不使药力太过,出现新的紊乱;三是善用药性平和之品。药性是中药的本质特征,药效是药性的正向表达;药物的峻烈之性和其对人体的损伤,即其毒烈性,是药性的负向表达。要权衡二者,用其效而避其毒,从小剂量开始,中病即止,切勿用药太过。  相似文献   
47.
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理论与实践,编著《伤寒论》,并明确提出了药食及治疗禁忌。文章通过检索《伤寒论》将其分为禁汗、禁攻、禁吐、禁火、服药禁忌、药后调护六大类,望仲景之禁忌思想对临床工作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