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低血糖处理并辅以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该组60例患者经积极处理与精心护理,未见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该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审方系统优化调试前后拦截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情况,为减少临床抗肿瘤静脉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该院PIVAS存在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2020年逐步优化调试审方系统;对2019年(优化前)、2020年(优化中)和2021年(优化后)PIVAS审核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该院PIVAS接收的抗肿瘤静脉用药医嘱数分别为40 101、34 609和41 117条,拦截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分别为251条(占0.626%)、186条(占0.537%)和77条(占0.187%);与优化前、优化中比较,优化后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及的不合理医嘱类型包括溶剂用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溶剂种类不适宜、给药浓度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和医嘱开具不规范。与优化前、优化中比较,优化后溶剂用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溶剂种类不适宜和医嘱开具不规范医嘱所占比例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VAS审方...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256层智能CT(intelligent CT,iCT)灌注成像技术显示高压电损伤肢体血管及肌肉微循环变化的能力及优势。方法:采用Phillips公司256层iCT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肢体及相应躯干同时灌注检查,所得图像传入Phillips公司专属EBW工作站,用Functional CT-general模式行灌注图像处理,计算灌注参数和重建相应的灌注参数图;并用MPR、CPR、VR、MIP及AVA软件进行血管的分析。结果:21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均得到清晰血管CTA图像,CTA示血管狭窄、中断、闭塞7例,血管未见明显异常14例;肌肉损伤21例。结论:256层iCT高压电损伤肢体灌注成像,检查安全、方便,图像处理简单省时、图像质量清晰,能同时获得肢体血管形态信息及肌肉微循环信息,为临床治疗方式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为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8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性别、体重、父母文化程度、喂养方式、家庭成员吸烟情况、营养情况、居住环境、抗生素使用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人工喂养、小儿过敏、小儿哮喘、偏食、每年抗生素治疗≥3次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居住环境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早产儿、人工喂养、小儿过敏、小儿哮喘、偏食、每年抗生素治疗≥3次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居住环境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行新生儿期一期肛门成形术与分期肛门成形术的远期排便功能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评估新生儿期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32例中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为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mini-Peña),按照手术时期分为两组,A组为新生儿期接受一期肛门成形术的患儿,共22例;B组为接受传统三期肛门成形术的患儿,共110例。两组最远随访至术后15年。评估两组临床情况以及远期排便功能、并发症情况。术后排便功能评估采用Rintala评分,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肛门直肠测压包括肛门静息压、肛门长度、内括约肌静息压及长度、外括约肌静息压及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ectoanal inhibitory reflex,RAIR)等。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肛门成形术后住院时间比较,A组长于B组[(17.1±3.9)d比(10.4±3.4)d,P<0.05];总住院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比较,A组均明显短于B组,分别为(19.6±5.5)d比(37.5±10.7)d、(128.9±29.0)min比(287.9±61.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长度以及内、外括约肌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静息压、内括约肌静息压及外括约肌静息压均高于B组,分别为(53.8±15.5)mmHg比(36.7±10.4)mmHg、(53.5±15.1)mmHg比(34.6±8.7)mmHg、(45.7±16.9)mmHg比(33.9±11.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引出率明显高于B组(66.7%比0%,P<0.05),其他肛门直肠测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ntala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比88.0%,P>0.05)。两组术后便秘、污粪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25.0%比28.0%、16.7%比16.0%、33.3%比50.7%。结论中位肛门直肠畸形行新生儿期一期肛门成形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肛门控便能力。早期一期肛门成形术可避免造瘘以及造瘘关闭手术的创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