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其潜在的治疗前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VEGF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就VEGF的分子特征、受体、表达调控、功能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包含Aβ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表浅皮层较大胆碱能神经元和突触的丢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如胆碱能神经元受损学说、Aβ诱导毒性学说、氧化应激与损伤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炎症参与机制、遗传与基因突变学说等。本文就线粒体、氧化应激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和可能的治疗策略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浆心钠素与低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浆心钠素 (A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SAH后低钠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 2 6例SAH患者不同病程的血浆ANP水平和血清钠水平。根据血清钠水平将 2 6例SAH患者分为SAH低钠组和SAH正常钠组 ,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SAH低钠组发病后 0~ 3d ,7~ 9d ,14~ 16d的血浆A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且发病 7~ 9d ,14~ 16d的血浆ANP水平高于SAH正常钠组 (P <0 0 1) ;SAH低钠组血浆ANP水平与血清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浆ANP参与SAH后低钠血症的发生 ;临床上对于SAH后血浆ANP水平显著高值的患者 ,需注意低钠的发生和加重可能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77年起开设高血压专科门诊收来,运用降压方为主,开展了高血压病的辨证施治工作。现将103例临床观察资料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03例中,男性69例,占67%;女性34例,占33%。年龄:最小21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次碱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t)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T2DM)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用Rut干预治疗,以二甲双胍片作为阳性对照。给药7 wk后观察对大鼠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等的影响,及肾脏、肝脏和胰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Rut能明显降低T2DM的TC、TG和LDL-C,升高HDL-C(P<0.05);Rut组CRP明显降低(P<0.05),病理切片观察Rut可以改善T2DM肥胖大鼠的肾、肝、胰的病理变化。但对血糖值没有明显降低(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t能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肝、胰的病理变化。Rut作为治疗T2DM代谢综合征的潜在药物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胃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对糖尿病胃动力和胃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方法:3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选取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治疗组,每组18只,另取同批正常SD大鼠1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实验第1周末和第10周末分别处死各组9只大鼠测定胃排空率,以及胃平滑肌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和干细胞因子(SCF)水平。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胃组织ICC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胃动力明显减弱。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减弱,TNF-α含量升高,c-Kit和SCF水平下降,ICC凋亡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治疗后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抗氧化能力提高,c-Kit和SCF水平显著升高,ICC凋亡减少。抗氧化治疗后胃动力明显改善,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血糖影响大鼠胃组织中抗氧化酶的表达。氧化应激水平在糖尿病胃组织中明显增强,在糖尿病大鼠胃动力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氧化应激促使c-Kit/SCF系统受损,导致胃平滑肌ICC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体内最常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已被确认是糖尿痛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升高与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较标准CRP对糖尿病及其心血管...  相似文献   
20.
张亚声  王松坡  陈怀红  张存钧  张镜人 《中成药》2007,29(12):1733-1735
目的:观察张镜人教授痞满证经验方—消痞颗粒(地枯萝、生白术、苏梗、香附、砂仁、黄芩、广郁金、元胡)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并从血浆胃动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入选FD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前者消痞颗粒治疗,对照组服用西沙必利。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消痞颗粒对FD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就单个症状而言,消痞颗粒对上腹疼痛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P<0.05)。消痞颗粒能明显提高FD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P<0.01)。结论:消痞颗粒能改善FD患者症状,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改善可能是其取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