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依据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将80例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分为OSAS组32例和非OSAS组48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门诊随访1年房颤复发率。结果 OSAS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左房直径显著大于非OSAS组;随访1年,OSAS组房颤复发率显著高于非OSAS组。结论 OSAS可引起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增加,临床上应重视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OSAS的筛查。  相似文献   
22.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测定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及对照组96例,应用连续监测法,采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脑脊液中的A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ADA含量明显高于无菌性脑膜炎组及对照组(P〈0.01),无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AB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脑脊液ADA含量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心肌损伤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家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率为81.82%,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用于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我院非结核病患者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10种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用MB/Bact 240分枝杆菌培养仪和改良罗氏管对患者的多种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对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采用绝对浓度法对10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肼、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对氨基水扬酸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722例患者的标本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5株,对10种药总耐药率97.2%(141/145),单耐药率最高为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扬酸,最低为氧氟沙星。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科学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5.
基于生大黄与大黄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药效差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Orbitrap-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索生大黄与大黄炭的差异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小鼠模型评价生大黄与大黄炭分别组方的芍药汤(Shaoyao Decoction, SYD)治疗UC的药效,结果表明生大黄与大黄炭分别组方的芍药汤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小鼠UC疾病症状,大黄炭组方在减轻血性腹泻、降低炎症水平方面更具优势。采用UPLC-QE-Orbitrap-MS共鉴定出生大黄与大黄炭水煎液中78种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得到炒炭后含量明显升高的7种成分包括5种游离蒽醌、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炒炭后含量明显降低的9种成分为结合蒽醌、儿茶素类化合物等。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游离蒽醌、没食子酸及5-羟甲基糠醛可能作用于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附件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MSCT对附件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附件结核的MSCT表现。结果:10例中9例有盆腔积液,其中少量3例;盆腔包裹性积液4例,大量腹水2例;附件区软组织增厚8例;软组织包块4例,囊实性、囊性各2例,附件区斑点状钙化2例;腹膜、大网膜增厚、盆腔脏器粘连7例;盆腔淋巴结肿大4例;下腹及盆腔肠壁肿胀增厚4例。结论:结核性的盆腔炎肿瘤标记物CA-125可有升高,包块形态不规则,张力不高,占位效应不明显,很少形成规则的圆形,囊壁较厚,部分可见钙化;盆腔积液总是累及子宫直肠窝,腹膜增厚多为弥漫性均匀性增厚,腹膜增厚患者盆腔积液的密度相对较高。多数附件结核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PMC)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IPMC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主胰管型7例,表现为主胰管不规则明显扩张,胰管内呈较均匀低密度,多数可见管壁小结节,CT呈稍高密度;分支胰管型4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或多发囊性低密度病变,腔内见分隔及结节样突起或肿块,呈稍高密度,2例CT的MPR图像显示病灶与主胰管相通;混合型1例,表现为胰头部囊状病灶,内有附壁结节,合并主胰管轻度扩张,内呈较均匀低密度.8例病灶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4~68 mm),7例胰腺不同程度萎缩,4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2例见不规则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分隔强化较明显,附壁结节强化稍弱且不均匀,以胰腺期较明显.结论 MSCT薄层扫描对IPMC诊断价值较大,结合MPR、CPR图像能够较清晰显示胰腺 IPMC的病理特征,有利于显示胰管壁小结节及胰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改变,多数可与胰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of pancreas,ACCP)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ACCP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CT显示肿瘤位于胰头-钩突部2例,胰体部1例,胰尾部1例;平均最长径72.3 mm。平扫呈不均匀低及较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增强呈不均匀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外周明显并见纤细包膜较明显强化,界限大部清楚。1例胰头部肿瘤侵犯胆总管并见胆、胰管增宽,1例胰体部肿瘤远端胰腺萎缩并主胰管增宽,并见肝脏转移,1例胰尾部肿瘤侵犯脾脏,2例见区域淋巴结肿大。4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存活19~51个月,平均35个月。结论 多数ACCP预后较好,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早期确诊并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9.
为全面比较不同规格鹿茸和鹿角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并探讨硫酸软骨素作为划分鹿茸和鹿角的可行性.该实验采集了15个养殖地的22批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二杠茸、三杈茸)、6批不同养殖地的鹿角和60批不同部位(蜡片、粉片、纱片、骨片)鹿茸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鹿角和不同形态、不同部位鹿茸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规格鹿茸饮片进行归类.结果表明,鹿茸中含有丰富的硫酸软骨素,其中整支二杠茸中平均质量分数为2.35 mg·g^(-1),整支三杈茸中平均质量分数为1.79 mg·g^(-1),明显高于整支鹿角中硫酸软骨素质量分数0.11 mg-g^(-1).不同规格鹿茸饮片的硫酸软骨素含量也呈现出较大差异,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分别为7.81、8.39、1.33、0.54 mg·g^(-1).基于硫酸软骨素含量的聚类分析显示纱片和骨片可聚为一类且明显区分于蜡片和粉片,实现不同部位鹿茸饮片的良好分离.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选定的五大原则,硫酸软骨素可作为鹿茸和鹿角划分的潜在指标,以及不同规格鹿茸饮片(蜡片、粉片、纱片、骨片)区分的潜在质量标志物.该研究为鹿茸质量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索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与二级结构评价阿胶珠炮制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阿胶与阿胶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蛋白质二级结构。根据阿胶与阿胶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与二级结构对温度的响应行为,评估阿胶珠炮制阶段的蛋白质变性程度。结果 阿胶珠正常炮制过程中,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无明显变化,蛋白质二级结构随炮制程度增加而逐渐改变。炮制太过的阿胶珠中物质发生明显的热解,凝胶色谱上出现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热解产物峰,红外光谱上蛋白质与油脂特征峰也有改变。结论 阿胶炮制成阿胶珠的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逐渐改变。红外光谱酰胺Ⅱ带峰位置的移动,能够反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程度,可用于阿胶珠炮制程度连续评价与终点判断。凝胶色谱是否具有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热解产物峰,可用于判断阿胶珠炮制是否太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