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正>陈建杰系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临证经验颇丰,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病。笔者有幸师从陈建杰教授,随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将陈建杰教授分期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经验初步总结如下。1 NAFLD 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外所致的,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282.
应用补肾糖浆治疗乙型慢活肝55例,经一年随访,HBsAg、抗 HBcIgM 和 HBeAg 的转阴率分别为30.77%,30.43%及58.53%,HBV—DNAP 均值降至正常水平以下,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同时治疗后患者各项肝功能均有改善。结果表明,补肾糖浆可抑制 HBV 的复制,辨证施治组亦可改善肝功能及使 HBVM 阴转.  相似文献   
283.
申弘  聂红明  叶青艳  陈建杰 《肝脏》2014,(10):790-792
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介导的肝组织及细胞损伤已成为当前众多肝脏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移植术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药物性肝损害等病理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免疫应答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引起的肝实质的损伤[1-4]。而目前对各种肝脏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和临床治疗药物的筛选与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人类肝脏疾病病理机制相似的实验性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通过建立科学的、实用的、重现性好的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各种肝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及筛选与评价临床保肝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笔者结合人体肝脏免疫损伤的特点,对当前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84.
目的 观察补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补肾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各30例,疗程6个月,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随访时HBVDNA滴度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半年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P<0.01,P<0.05),其中TBIL、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为明确的抗病毒疗效,且能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85.
目的:探讨补肾方和苦参素抗病毒治疗有无基因型依赖.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补肾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各30例病人治疗前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有无不同.结果: B型血清ALT、HBVDNA基础水平低于C型(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B型高于C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对补肾方和苦参素抗病毒治疗存在潜在的影响,B型有较高的应答.  相似文献   
28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虚实病理因素。方法:对2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对舌、脉象进行频数及发生率统计。结果:共提取9个因子,结合舌、脉象发生率,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基本病理因素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湿热、肝郁、瘀血,除外后三者,其余皆为虚性病理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其中医病机复杂。  相似文献   
287.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DNA含量及其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HBV转基因小鼠,将其随机分为苦参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组,10只同种同龄健康小鼠作为正常对照;苦参素注射液按照82.2 mg/(kg·d)每日腹腔注射1次,生理盐水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30d.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治疗前后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以及治疗后肝脏中HBV-DNA含量;并取脾脏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结果:治疗前两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HBV-DNA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但是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素注射液组又具有明显下降,两组小鼠肝组织HBV-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转基因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均有MHC-Ⅱ、CD80与CD86的表达,与正常鼠比较,生理盐水组转基因小鼠MHC-Ⅱ的表达明显下降,苦参素注射液对其表现出显著的上调作用.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具有抑制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DNA复制的能力,通过调节其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HBV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8.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人体所致,属中医温病范畴,其起始病因是湿热疫毒之邪侵犯机体,留滞经络,伏于肝脾,引起肝郁气滞,肝郁日久化热,气滞血瘀亦可化热,疾病后期引起肝肾阴虚或肝肾阳虚。有热必伤阴津,正如吴鞠通所谓"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可见,慢性乙肝从发病初期到后期都有阴伤表现。对于治疗,吴鞠通强调"温热为法,法在救阴",叶天士认为"留得一分阴液,便存得一分生机"。说明养阴法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89.
目的:对不同临床状态的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分别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 C)、慢性乙型肝炎(CHB)及CHB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检测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和主要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细胞免疫(CD3、CD4、CD8、NK)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IL-2、IL-6、IL-8、IL-10、IFN)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均具有一定差异,CHB肝硬化患者的TBil、ALP、γ-GT水平最高,并长期处于轻度升高状态;As C的肝功能均正常,CHB活动期患者的ALT、AST水平最高。肝硬化患者的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As C和CHB活动期患者,尤其以IL-1、IL-2、SIL-2R、IL-6、IL-8、IL-10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不同ALT水平的患者,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其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等均表现为不同状态,CHB肝硬化患者的TBil、ALP、γ-GT水平最高,并长期处于轻度升高状态;肝硬化患者的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病毒携带者和CHB活动期患者,而ALT水平对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0.
目的:评估清热化湿方治疗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及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清热化湿方联合恩替卡韦。对照组仅服用恩替卡韦治疗。分别观察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停服中药后1年的HBV-DNA定量、测定肝功能及中医症候,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清热化湿方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中医症候的改善率比较,统计学显示两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结论:清热化湿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促进肝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