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98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79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14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全世界约有4千万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中国在1992年—1995年做的全国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3.2%。近20年来,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Q(INFQ)一直是首选药物;但是,单独用IFN治疗HCVRNA阴转的患者停止治疗后,约45%—80%出现病毒复现;这种治疗在大多 相似文献
232.
目的:明确山豆根及山豆根注射液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的方法,对山豆根药材中的黄酮类成分提取。并采用简易可行的加入黄酮类成分专属显色剂进行显色法,通过显色反应的颜色和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该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高低。结果:山豆根注射液中的正丁醇部位和水溶液部分,无相应的显色反应出现,说明山豆根注射液中几乎不含有黄酮类成分。山豆根醇提物被正丁醇萃取后分成的水溶液部位和正丁醇液部位,正丁醇部位的黄酮显色反应明显,说明经正丁醇萃取后,黄酮类成分也进入正丁醇溶液中,而水溶液中几乎没有显色。正丁醇部位经乙醚∶丙酮(1∶1)混合液沉淀皂苷后分成的沉淀部分和溶液部分,沉淀部分是经纯化的皂苷,其中几乎不含黄酮;溶液部分中显色明显,说明正丁醇萃取液的黄酮类成分几乎均留在皂苷沉淀反应的溶液中。结论:山豆根中富含黄酮类成分,而山豆根注射液中几乎不含黄酮类成分,可能主要还是含有生物碱等其它成分。 相似文献
233.
重症病毒性肝炎起病急、病情危重、发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达60%~80%,单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已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人工肝治疗已成功应用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使肝脏功能得以替代,从而协助治疗肝脏功能衰竭的一套方法.它是一项创伤性治疗,病人不仅要承受躯体的不适,还要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在经济和精神方面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压力,往往会导致病人焦虑、紧张、抑郁.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院联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对重症肝炎病人在人工肝治疗前采用了心理干预,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34.
235.
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补肾冲剂和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学等项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3项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CV-RNA阴转率为26%,随访3-6个月阴转率为26%。结论:初肾冲剂对慢性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36.
237.
目的:通过观察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来分析其在肝脏损伤诊治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来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肝病患者血清TNF α水平上升,而以伴细菌感染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上升最为显著.相关分析发现,血清TNFα上升与急性肝损伤(ALT、AST、AKP、GGT)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与免疫细胞激活和慢性炎症指标(PBMC活化、γ球蛋白、IgG、IgA、CIC)和肝纤维化(HA)及肝再生(AFP)正相关,而与肝合成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E)和血象(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免疫应激/消耗指标(淋巴细胞CD4+CD28+、α2球蛋白、p球蛋白、补体C3)负相关.结论:血清TNF α在肝病的诊治应用意义有限,主要反映受内毒素等毒素刺激网状内皮系统致其激活的程度,不宜应用于肝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定. 相似文献
238.
239.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抗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体外培养,以拉米夫定为对照药物,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内总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观察氧化苦参碱对细胞内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影响。结果:氧化苦参碱体外对HepG2.2.15细胞内总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率为19.93%;而拉米夫定对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率更高,达49.30%。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一定的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作用,可能是其抗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探讨肝活检对HBV携带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HBV携带者,在B超引导下行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34例患者中,仅2例(1.49%)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G0S0);在105例HBV DNA≥10^5copies/ml(或HBeAg阴性者HBV DNA≥10^4copies/ml)的HBV携带者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者80例(76.19%),即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在100例HBeAg(+)与34例HBeAg(-)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08);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感染者,HBV DNA载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557),HBV DNA≥10^7copies/ml与HBV DNA〈10^7copies/ml感染者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P=0.001)。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者,应及时进行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