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序贯疗法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蓉  陆云飞  王江蓉  陈建杰 《肝脏》2006,11(5):342-343
苦参素是由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98%以上为氧化苦参碱,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及临床功能[1].本文通过苦参素序贯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归纳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的症状及舌、脉进行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结果肝郁脾虚证logistic回归提取的症状为腹胀、倦怠乏力、腹痛、食欲不振、紧脉、便溏、胁肋疼痛、胁肋不适;判别方程包含的症状则为腹痛、腹胀、倦怠乏力、便溏、黄苔。结论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包括胁肋疼痛或不适、腹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便溏。利用logistic回归和判别分析归纳本证诊断要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肝炎灵注射液对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灵注射液是中药山豆根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苦参碱,对CCl4所致的小鼠和家兔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还发现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1].本研究采用:HBV转基因小鼠观察了肝炎灵注射液对其肝组织病理学及病毒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揭示山豆根中抗HBV的物质基础,并探索建立肝炎灵新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方法提取山豆根药材中的总皂苷成分。并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液)、细胞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药物干预组(分为不同浓度组)、阳性药物(拉米夫丁)对照组,药物作用9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清中病毒DNA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分在体外只有高浓度时对HepH2.2.15细胞具有毒性抑制作用,其他稀释倍数的浓度均无显著毒性;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其中山豆根中正丁醇水溶液组分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较优,而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病毒作用,提示山豆根中尚有其他成分或各种不同成分组合的抗HBV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25.
补肾方对大鼠肝癌PCNA、p53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补肾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于诱癌第12周末和第18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补肾方治疗前后大鼠肝细胞PCNA、P53蛋白.结果:P53阳性细胞可见于癌前肝细胞的增生结节中;补肾方在诱癌第12周末和第18周末均能明显抑制P53的阳性表达(P<0.05),显著降低PCNA-LI(P<0.01).结论: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中P5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肝癌癌前病变,参与肝癌的启动过程.补肾方可抑制大鼠诱癌过程中肝细胞的增殖活性和P53的突变,从而延缓肝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抗纤复方(AFC)对人α1(Ⅰ)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含人α1(Ⅰ)前胶原基因上流2.3kb,0.8kb,476bp,173bp启动子片段为研究靶序列,以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为报告基因,构建基因重组质粒,转染成纤维细胞(NIH3T3),建立稳定的α1(Ⅰ)前胶原启动子转染细胞体系,用抗纤复方和(或)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处理NIH3T3细胞,测定CAT活性。结果:(1)抗纤复方能够抑制α1(Ⅰ)前胶原启动子报导基因质粒phCAT-Cα1(Ⅰ)2.3,phCAT-Cα1(Ⅰ)0.8,phCAT-Cα1(Ⅰ)0.4的活性,不能抑制α1(Ⅰ)前胶原启动子报导基因质粒phCAT-Cα1(Ⅰ)0.1的活性;(2)TGFβ1能促进ph-CAT-Cα1(Ⅰ)2.3的活性,抗纤复方能拮抗TGFβ1这一促进作用。结论:抗纤复方能够作用于胶原α1(Ⅰ)基因调控片段,抑制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27.
临床上,约5~10%左右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经H_2-受体拮抗剂治疗2~3个月,而溃疡仍未愈合者称为难治性溃疡。为估价对难治性溃疡者应用奥美拉唑每日40mg是否比继续应用H_2受体拮抗剂更为有效,作者等对107例经内镜证实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上述病人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53例继续服用以前的H_2受体拮抗剂(西眯替丁或雷尼替丁)加用类似奥美拉唑的安慰剂;另一组54例患者每天早晨口服40mg奥美拉唑加用类似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的安慰剂。治疗共持续8周,结果如下。奥美拉唑组54例中治疗4周时有46例(85%)溃疡  相似文献   
28.
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乐敏  高月求  王灵台  陈建杰 《肝脏》2003,8(1):69-70
补肾冲剂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40余年的经验总结而研制的药物 ,由巴戟天、菟丝子、桑寄生、丹参和虎杖等多味中药组成 ,临床上治疗了近千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并已制成院内制剂供临床使用。本项临床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补肾冲剂的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采用以病为主 ,病证结合方式选择观察对象。西医参照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中医“肝肾亏虚兼湿热”辨证标准参考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  相似文献   
29.
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病机之一,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矛盾。湿热中阻证是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中的诸证之一。所以对慢性乙型肝炎,应以防止湿热的产生和在肝脏的累积为出发点。中医正是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驱除湿热的治疗手段,进而达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掌握宁夏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改水后病情的消长情况,为今后地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监测县改水设施使用、运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对工程井水、居民户饮用水及8~12岁儿童尿样中的氟进行检测.结果 1991-2007年度监测的盐池县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1991年最高83.33%,2003、2004年最低21.43%;3个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尿氟几何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多数年份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尿氟几何均数超出国家标准;成人氟骨症临床症状体征检出率及X线阳性检出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监测村居民家中饮水氟含量有超标现象.结论 对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换水源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而对改水后设施的管理、供水保证以及水氟含量的稳定等是保证防治措施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