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观察康氏抗纤方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CHC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PEG-IFNα-2a注射液180μg/次,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0.3 g/次,口服,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康氏抗纤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测定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丙肝病毒定量(HCV RNA)及慢性肝病问卷(CLDQ)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与生化应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测定值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LDQ各项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仅在系统症状、活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腹部症状、困乏、情感、焦虑方面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氏抗纤方联合PEG-IFNα-2a、利巴韦林治疗CHC在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同时,具有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肝组织学等相关指标,探讨自身抗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及肝组织学等指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 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同期纳入自身抗体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对比两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分布、血清学、肝组织学指标。结果 自身抗体阳性组中湿热内结证最多,而自身抗体阴性组中肝郁脾虚证最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ALT、AST、GGT、ALP、GLB水平明显较自身抗体阴性组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HBV-DNA载量、HBsAg定量较自身抗体阴性组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相对于自身抗体阴性组,其肝组织的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更高(P<0.05);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GLB是自身抗体产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湿热内结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易出现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提示自身免疫功能活跃、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较严重,若出现自身抗体则应及时护肝抗病毒治疗,警惕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脂联素(ADP)及其脂联素受体 2 (AdipoR2)在脂肪肝病理变化中的意义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高脂模型组)和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复合模型组)的两组大鼠脂肪肝模型,各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高脂模型组大鼠造模10周,其中药组在第7周起予以中药(祛湿化瘀方)灌胃干预4周;复合模型组大鼠造模4周,其中药组在第3周起予中药干预2周.观察项目:(1)肝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变化;(2)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AdipoR2含量及血清ADP含量;(3)肝组织TG、FFA、AdipoR2、血清ADP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均使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q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相关分析采用Bivariate相关分析.结果 (1)在两个模型大鼠实验中,模型组肝组织均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肝组织TG、FFA含量均显著升高,高脂模型组分别达正常组的3.2倍和3.5倍,q值分别为16.00和8.10,p值均<0.01;复合模型组分别达正常组的3.8倍和3.6倍,q值分别为10.10和10.87,P值均<0.01.血清ADP与肝组织AdipoR2均显著降低,高脂模型组分别为正常组的56.1%和56.0%,q值分别为10.19和9.03,P值均<0.01;复合模型组分别达正常组的55.6%和71.1%,q值分别为5.48和7.16,P值均<0.01;在两个模型中,中药干预组的TG,FF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ADP、AdipoR2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2)肝脏TG、FFA含量与血清ADP含量、肝组织AdipoR2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1)血清ADP和肝AdipoR2水平均显著低下,在脂肪肝病理机制中有重要意义.(2) 中药祛湿化瘀方可显著提高脂肪肝大鼠的ADP、AdipoR2水平,这可能为该方防治脂肪肝作用的重要药理环节.  相似文献   
45.
苦涩不适的口感已成为阻碍中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散剂具有汤剂随证加减的灵活性及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散剂用量少,服用方便,能极大消除汤剂苦涩口感。随着中药超微粉与粒子设计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散剂品质提升,使得散剂有可能破解中药良药苦口之瓶颈。  相似文献   
46.
肺热证气阴两伤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肺热证属于肺经气分证,风温热邪是其主要病因,热邪易伤津耗气;肺为娇脏,温热邪气侵袭,也易伤其气阴,因此,气阴两伤是肺热证的基本病机之一,贯穿于肺热证发病全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影响,基于蛋白质泛素化理论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第9周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双蒸水10 mL/(kg·d)灌胃,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分别给予60 mg/(kg·d)栀子苷溶液和10 mg/(kg·d)盐酸吡格列酮溶液,共干预8周。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去泛素化酶活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结合蛋白1(TAB1)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示出典型的NASH组织学特征,经过栀子苷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组织TG含量、血清TC、LDL-C含量均升高(P<0.05),肝组织USP18、TAK1、TAB1表达降低(P&...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型人群中医辨证的性激素异常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46例暴力型男性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血液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等激素水平,观察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该人群中医辨证均属肝气郁结、肝火(或肝阳)、肝肾阴虚、痰热内扰并存的复杂病机.结果显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NE、E、T3、T4、E2增高,但COR、TSH、FSH、LH、T全部正常.结论:男性暴力型人群E2增高组与E2正常组均具备中医肝气郁结、肝火(或肝阳)亢盛、肝肾阴虚、痰热内扰证.  相似文献   
49.
Ligou (LR 5), a point of the Liver Channel of Foot-Jueyin, located 5 cun above the tip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in the depression of the medial surface of the tibia, has been used in successive dynasties to treat irregular menstruation, leucorrhea with reddish discharge, difficulty in urination, atrophy-flaccidity and arthralgia of the lower limbs. The authors have used the point to treat some refractory diseases with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中药茵陈醇提物对游离脂肪酸刺激HepG2细胞所致肝脂毒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大鼠的正常血清和药物血清,在经毒性试验确定无药物毒性浓度的前提下,分设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醇提物组(10%,1%,0.1% 3个剂量),以相应浓度的正常血清和药物血清培养HepG2细胞,同时添加长链游离脂肪酸(FFA)刺激HepG2细胞24 h。观察:①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ELISA法);②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细胞脂肪油红O染色;③细胞内磷酸化κB抑制蛋白(P-IκB)、组织蛋白酶B(ctsb)、凋亡抑制基因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④细胞TNF-α,ctsb和Bax基因表达(real-time PCR);⑤细胞内ctsb的表达和分布(免疫荧光法)。结果:模型组细胞内TG及上清TNF-α含量显著升高,分别达(590±186) mg·g-1、(77±11) pg·mgprot-1,细胞内ctsb、P-IκB的蛋白表达以及ctsb、TNF-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强;而10%茵陈醇提物组细胞内TG和上清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仅为(335±54) mg·g-1、(55±7) pg·mgprot-1,且显著抑制细胞内ctsb、P-IκB的蛋白表达以及ctsb、TNF-α的mRNA表达。结论:茵陈醇提物对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TNF-α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抑制ctsb等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