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免疫球蛋白与急性时相蛋白检测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急性时相蛋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40例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与急性时相蛋白(CRP、AAG、HP、CER、TRF、C3及C4)浓度检测,并与30 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gA和TRF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gM、CRP、HP、C3、AAG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IgA 、IgM、CRP、AAG、 HP、TRF及C3的检测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及特点,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妇幼保健,以减少发病率及致残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新生儿颅内出血169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来自城乡结合部、农村及乡镇者占总数的79.52%,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者多达76.33%;母亲孕产期有病理情况者79.88%;第一胎者63.31%,有窒息史者88.16%;阴道产者69.82%;早产56.80%;出血部位仅发生蛛网膜下腔的占全部病例63.31%,多灶性出血占30.77%。结论本病以城乡结合部、农村及乡镇、父母低文化水平多发,新生儿窒息、母亲孕产期有病理情况、阴道产、男婴、早产、第一胎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及多病灶为主。 相似文献
43.
IL-18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江西汉族人群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多态性与江西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和DNA测序技术对102例哮喘患者(A组)[其中合并过敏性鼻炎40例(A1组),不合并过敏性鼻炎62例(A2组)]及100例健康对照者(B组)IL-18基因启动子区1-607C/A、-137G/C基因型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607C等位基因频率在A、A1、A2、B组中分别为50.0%、40.0%、56.5%、45.5%,A2和A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7C等位基因频率在A、A1、A2、B组中分别为17.2%、27.5%、10.5%、16.0%,A1和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1和A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07C/-137G单倍体基因频率在A、A1、A2、B组中分别为45.1%、33.7%、52.4%、41.5%,A2和A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07A/-137C单倍体基因频率在A、A1、A2、B组中分别为12.3%、21.3%、6.5%、12.0%,A1和A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L-18-137C等位基因与江西汉族人群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有关,IL-18-607C/A、-137G/C基因多态性在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中频率分布不同.提示IL-18可能在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性能。方法对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进行评价。检测临床粪标本600例,并比较LJ2000与手工法检测粪隐血阳性率。结果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均与手工法接近;但临床粪标本隐血的检测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手工法(P<0.05),交叉污染试验结果显示当粪标本Hb浓度≥800μg/mL会引起其后检测的1个和/2个正常的粪标本隐血结果为阳性。结论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均与手工法接近,但当粪Hb浓度≥800μg/mL时,标本间会有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人类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母系印记基因3(MEG3)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析18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相关基因产物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qRT-PCR法检测MEG3在18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及7例正常骨骼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8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临床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可有多种临床症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肿瘤凋亡相关的P53、Caspase-9及Caspase-3均阳性表达,Ki-67核增殖指数达40%;TUNEL法检测平均凋亡指数为37%;qRT-PCR法检测18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组织中MEG3表达较7例正常骨骼肌组织显著增高(P<0.05)。结论 MEG3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凋亡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6.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特点,探讨甲基化改变与G6PD缺乏症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195例贫血查因或体检儿童分为G6PD缺乏组(130例)和对照组(6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G6PDmRNA表达情况。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MS-HRM)结合重亚硫酸盐PCR测序法(BSP)等方法分析G6PDmRNA表达偏低的G6PD缺乏症患者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情况,另对G6PDmRNA表达正常的44例女性标本(G6PD缺乏组7例和正常对照组37例)的G6PD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2例(16.9%,22/130)G6PD缺乏症患者的G6PDmRNA表达偏低,其中的16例男性均无甲基化、6例女性均存在部分甲基化。44例G6PDmRNA表达正常的G6PD缺乏组及对照组女性中,40例检测到部分甲基化,4例无甲基化(G6PD缺乏组1例,对照组3例)。结论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男性G6PD缺乏症没有关联。女性人群G6PD基因存在部分甲基化与无甲基化,提示甲基化改变对女性G6PD缺乏症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从SLE患者血液分离的1株口腔纤毛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用生化鉴定ANC卡及手工方法进行综合鉴定;采用16S r DNA基因测序复核鉴定;K-B法检测菌株药物敏感性。结果该菌为厌氧、兼性微需氧的革兰阴性长杆菌。ANC卡鉴定为死亡梭杆菌(鉴定率88%),结合鉴定卡部分生化反应、生长试验、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及菌落形态特征鉴定为口腔纤毛菌。16S r DNA基因序列显示该菌与口腔纤毛菌的相似度最高,为99%。该菌除对万古霉素及庆大霉素抑菌圈直径小于10 mm外,对其他检测药物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结论该血培养菌为口腔纤毛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是少见菌鉴定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对江西南昌郊区松树花粉的变应原组分进行分离及免疫学鉴定。方法提取松树花粉粗提液,然后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松树花粉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并测定其分子量,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鉴定其变应原成分。结果松树花粉粗提液有10余条蛋白带,其中分子量为12kD、26kD和100kD的蛋白可与松树花粉过敏性病人血清IgE 结合,其中26kD为主要变应原。结论对松树花粉变应原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对松树花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γ-谷氨酰水解酶(GGH)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不同基因表达水平与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深圳市儿童医院(我院)血液科收治的ALL初诊且接受大剂量MTX化疗患儿为ALL组,以非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检测ALL组骨髓和对照组外周血中FPGS与GGH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比较ALL组和对照组FPGS与GGH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进一步按照ALL组FPGS、GGH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为相应的高表达亚组和低表达亚组,分析FPGS、GGH不同表达亚组MTX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61例ALL患儿进入分析,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纳入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ALL组FPGS、GGH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及其比值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4.14(6.52~27.31)、9.34(4.97~14.22)和1.74(0.76~2.91),对照组分别为0.59(0.3~1.23)、3.00(0.94~5.26)和0.26(0.1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PGS高表达和低表达亚组复发率分别为3.7% (1/27)和23.3% (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S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增加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OR=4.17,95%CI:1.65~10.52, P=0.003)。GGH基因高表达水平增加肝毒性的风险(OR=5.61,95%CI :1.14~27.47,P=0.033)。未观察到FPGS/GGH比值对MTX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结论 ALL患儿FPGS、GGH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比值高于正常儿童;FPGS基因表达水平对ALL患儿大剂量MTX疗效及毒副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