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307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43篇
外科学   198篇
综合类   543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04篇
  4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了解嘉兴市城市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的现状及该行为与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嘉兴市城区2所省一级幼儿园大班全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每位家长填写Conner’ s家长问卷和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结果 多动行为筛查结果,总的检出率为17.9%,其中品行障碍检出率为15.0%(31/206),学习问题检出率为17.0%(35/206),心身问题检出率为9.2%(19/206),冲动-多动检出率为16.0%(33/206),焦虑检出率为1.4%(3/206)。感觉统合失调患儿检出情况,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26.4%(55/206)。其中本体感觉异常率为17.5%(36/206),触觉过分防御为8.7%(18/206),学习能力问题异常率为5.8%(12/206),前庭平衡问题异常率为13.6%(28/206)。男性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及多动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多动行为异常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为56.8%,正常儿童中仅为20.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0.82,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异常检出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从学龄前期开始进行筛查、诊断,对于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建议早期开始训练,结合对家长进行多动儿童行为问题管理的培训,减轻入学后学习问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西洋参醇提物对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的萎缩逆转作用及对PCNA蛋白、Bcl-2蛋白、PCNA mRNA、Bcl-2 mRNA、TFF3 mRNA、TNF-α mRNA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自由饮用浓度为167 μg·mL-1的MNNG饮用液,实验造模12周。确定成模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正常组、西洋参醇提物组。并分别给予药物干预后,观察大鼠体质量,胃组织病理组织学,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组织PCNA蛋白、Bcl-2蛋白、PCNA mRNA、Bcl-2 mRNA、TFF3 mRNA、TNF-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第8周西洋参醇提物组体质量恢复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西洋参醇提物组腺体萎缩、不典型增生、肠化显著减轻(P<0.01)。西洋参醇提物组炎症等级、GAS较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西洋参醇提物组PCNA蛋白、Bcl-2蛋白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西洋参醇提物组PCNA mRNA、TFF3 mRNA、TNF-α mRNA较模型组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 mRNA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 西洋参醇提物对CAG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减轻体质量丢失,减轻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PCNA蛋白、Bcl-2蛋白的高表达,起到改善乃至逆转CAG病理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半定量参数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寻找无创性的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国际抗癌联盟(UICC)2010分期Ⅲ、ⅣA、ⅣB期,先行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方案时辰诱导化疗3周期;后予调强放疗(IMRT)同期紫杉醇化疗2周期。诱导化疗前均行DCE-MRI检查,并获取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将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与同期放化疗结束的鼻咽病灶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7例患者中,71例完成治疗并有长期完整随访信息,中位随访77个月(9~86个月),3年、5年OS分别为80.2%、67.6%;3年、5年PFS分别为73.2%、60.5%;同步放化疗结束鼻咽病灶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组与部分缓解(PR)组之间的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537,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短组的OS(χ2=3.982,P<0.05)和PFS(χ2=4.019,P<0.05)均高于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长组;年龄≥ 45岁的患者OS(χ2=7.593,P<0.05)和PFS(χ2=5.624,P<0.05)明显低于年龄<45岁的患者。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发现,临床分期晚(ⅣA、ⅣB期)(P=0.048)、年龄≥ 45岁(P=0.031)是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长(P=0.018)、年龄≥ 45岁(P=0.004)、N(2~3期)分期晚(P=0.032)和强化峰值<3 000(P=0.005)则为鼻咽癌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DCE-MRI参数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可能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可靠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94.
<正>患者,男性,43岁,体重48kg。以"查体发现胰管结石1年半"为主诉就诊,入院诊断"胰管结石"。拟在全麻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术。既往糖尿病病史4年,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满意。无其他系统病史、麻醉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患者于上午10:10入室,开放静脉通路、行常规监测及有创动脉测压,BP 127/77 mm Hg,HR 81次/分,SpO2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控制瘢痕疙瘩生长后联合手术切除耳垂瘢痕疙瘩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耳垂瘢痕疙瘩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3~4次后,手术切除耳垂瘢痕疙瘩,术中保留部分瘢痕疙瘩边缘皮肤并行无张力缝合,术后观察6~24个月。结果本组31只耳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26只耳治愈,4只耳有效,1只耳无效,有效治愈率约96.8%。结论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后手术切除能有效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推动了我国老年照护体系的发展。现综述我国老年照护体系的基本结构及相应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剖析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下一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7.
肠造口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造口的定义是用人为的方法将肠腔与体外相通。一般临床上分为回肠造口,结肠造口。据统计我国现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约100万左右,每年新增肠造口患者约10万人,以后还有增加的趋势[1]。肠造口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及生理的负担,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压力,同时也使患者家庭承担了经济负担。肠造口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重视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尤其重要。我国的肠造口护理虽然开展的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现将近些年肠造口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四期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因肾脏占位行肾脏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患者79例共80枚瘤灶,经术后病理证实RO 29例,ccRCC 50例,并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影像表现,采用SPSS 19.0软件对肿瘤CT值、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及增强廓清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肿瘤部位、形态、平扫特点、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O和ccRCC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实质期、排泄期CT值校正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形态、钙化,病灶周边絮状和条索状影等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SCT多期扫描表现中,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对于RO、ccRCC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
100.
任健  陈宇 《中医教育》2011,30(4):77-79
近年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正逐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也得以完善,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