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氨溴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及绍兴富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90例CVA患儿,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B组给予孟鲁司特加氨溴特罗治疗,C组给予氨溴特罗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C-ACT)及肺功能(PEF变异率)的改变。结果B组在治疗2周后C-ACT评分和PEF变异率的改善明显优于A组和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特罗能显著改善CVA患儿的ACT评分和肺功能,和孟鲁司特联合使用,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啸洪 《工企医刊》2001,14(1):12-13
1 病历摘要例1,女,11岁,因发热2周,咳嗽、气急、胸痛1周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拟诊为肺炎,抗炎治疗4天。体检:体重25Kg,消瘦,巩膜无黄染。双侧腋下及颌下可触到数颗约1.5cm×1.5cm肿大的淋巴结,活动度可,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糙,右肺底有少量湿罗音,右胸膜摩擦音,右下胸明显隆起,叩痛明显。肝右肋下6cm,压痛明显。脾肋下3cm。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46.7%,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观察α-2b干扰素(r-IFNα-2b)、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综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住院的136例毛细支气管患儿按1∶2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9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2b干扰素肌注,布地奈德混悬液与沙丁胺醇雾化液氧气雾化吸入.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IgE、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γ干扰素(γ-IFN),观察治疗前后IgE、IL-4、IL-5、γ-IFN的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住院时间.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IL-4、IL-5、IgE水平在急性期(治疗前)明显升高,γ-IFN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L-4、IL-5、IgE水平明显下降,γ-IF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浆IL-4、IL-5、IgE水平较治疗前下降,γ-IF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变化程度不如观察组明显,IL-4、IL-5、IgE水平高于正常组的水平,γ-IFN水平低于正常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α-2b干扰素、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综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使患儿血中有关指标明显改善,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变化与患儿支气管哮喘活动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为慢性持续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为缓解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的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及CD+4CD+25Treg。结果三组间Th17、CD+4CD+25Treg和Th17/CD+4CD+25Tre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74、7.813和3.526,P<0.05)。Th17、Th17/CD+4CD+25Treg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3、0.485,P<0.05),CD+4CD+25Treg与C-ACT评分呈负相关(r=-0.562,P<0.05),Th17与CD+4CD+25Treg呈负相关(r=-0.273,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Th17免疫应答增强,CD+4CD+25Treg免疫功能下降,支气管哮喘的活动状态与外周血中的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体液免疫、补体变化及治疗对策。方法:对47例毛支患儿进行外周血体液免疫及补体含量检测,同时对20例毛支患儿进行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和常规对照治疗观察。结果:毛支患儿外周血IgG、C3、C4明显降低,IgE明显升高,IgM、IgA无明显变化。提示I型变态反应和Ⅲ型变态反应在毛支发病机理中占重要地位,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和临床变化。IVIG治疗组疗效明显,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IG对毛支患儿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血白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将28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病原体的类型分为3组:病毒感染组167例、细菌感染组76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44例,分别抽取3组患儿的血液测定IL-8、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并与38例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IL-8与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间均具有相关性(P<0.001);4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CRP、TRF、IL-8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IL-8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1 0月~ 1 999年 1 2月 ,我们对 4 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用肯特令与米雅A联合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2例急性肠炎病例均来源本院住院患儿 ,诊断符合 1 992年全国腹泻诊断标准〔1〕。年龄 4 4天~ 2岁 (平均 1 2 2 9个月 )。其中男 57例 ,女 2 5例。病程 1天~ 4天 (平均 2 0 5天 ) ,腹泻次数 3~ 1 2次 /日。伴有呕吐 4 5例 ,发热 33例。大便性状为水样或蛋花样 ,无脓血。大便镜检只见脂肪球 ,细菌培养阴性。A组轮状病毒测定使用ELISA法 ,所有病例均检测到轮状病毒抗原。入院后将病…  相似文献   
18.
p-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肠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法,并对患儿血清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方法:配对观察33例轮状病毒性(RV)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免疫球蛋白水平,随机抽取30例患儿给予P-转移因子口服液(P-TFO)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TFO治疗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χ2=5,9039,P<0.025。病毒性肠炎患儿血IgG、IgA、IgM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IgA、IgGP<0.01,IgMP<0.005);RV阳性与RV阴性患儿血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名免疫抑制状态。P-TFO对病毒性肠炎有良好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婴幼儿喘息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αmRNA和GR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为选择性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和早期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儿内科住院的50例婴幼儿喘息(重症19例)和25例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中GRαmRNA和GRβmRNA表达量。 结果 婴幼儿喘息重度组GRα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数2.870×10-2 vs.0.266×10-2,U=2.204,P=0.028),与轻度组(中位数0.865×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50,P=0.516);重度组GRβmRNA表达量(中位数0.057×10-2)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中位数0.003×10-2、0.00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88,P<0.001;U=3.969,P<0.001);重度组GRα/β比值(中位数25.900×10-2)显著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中位数780.800×10-2,U=2.708,P=0.007;98.000×10-2,U=2.192,P=0.028),恢复期GRα/β比值(中位数253.500×10-2)较急性期(中位数51.100×10-2)显著升高(U=2.084,P=0.037)。临床症状严重度评分与GRβmRN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62,P=0.029),与GRα/β比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760,P=0.037)。 结论 重度婴幼儿喘息主要表现为GRβmRNA表达量增加,GRα/β比值降低。随着临床症状评分的升高,GRβmRNA表达量增加,GRα/β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联合常规疗法对小儿心肌酶谱异常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选择156例心肌酶谱异常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吸入皮质激素和(或)白三烯调节剂],治疗组加用玉屏风散,两组均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C-ACT)、肺功能(FEV1%、PEF%)、心肌酶谱,并选择同期儿童保健门诊体验的健康儿童40名心肌酶谱为对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两个用药组患儿CK-MB、CK、LDH均升高(P〈0.01),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CK-MB、CK、LDH、AST均降低(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CK-MB、CK、LDH、AST均降低(P〈0.01,P〈0.05); 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C-ACT评分、FEV1%、PEF%均升高 (P〈0.01,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CK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K-MB、CK降低(P〈0.01,P〈0.05),C-ACT评分、FEV1%及PEF%升高 (P〈0.05)。结论玉屏风散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及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