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初步探讨劈离式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于 2 0 0 4年 9月 15日在西北地区首次实施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治疗一家兄妹 (15岁 ,5岁 ) 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供肝重量 12 80 g ,行胆道造影后合理设计劈肝路途 ,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刀逐步劈离成左半肝 (380 g)和右半肝 (90 0g)。采取“背驮式”移植方法分别将右半肝移给哥哥并置胆总管外引流 ,将左半肝移给妹妹并置胆总管活动性内引流。 结果 :整个手术历时 16h ,顺利完成 2例肝移植 ,除胆红素和转氨酶短暂升高外其他生化指标基本正常。术后 3个月 ,2例患儿生活质量、新肝功能良好 ,哥哥谷草转氨酶 4 0IU/L ,谷丙转氨酶 37IU/L ,总胆红素 2 1μmol/L ,白蛋白 38g/L ;妹妹谷草转氨酶 2 5IU/L ,谷丙转氨酶 17IU/L ,总胆红素 17μmol/L ,白蛋白 4 0 g/L。 结论 :劈离式小儿原位肝移植方法可行 ,对影像和手术技术要求高 ,是有效利用供肝的肝移植技术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手术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 2004年1月79例SAP患者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选择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本组收集患者79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8例,早期手术治疗33例,延期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组、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2例)、33.33%(11例)和11.11%(2例),各组病死率分别为3.57%(1例)、15.15%(5例)和5.56%(1例),早期手术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SAP的治疗选择是直接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根据SAP的病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研究胰腺组织学特点,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存在的潜在组织学风险。 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4月—2007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82例 患者。术中取胰腺组织学标本,研究胰腺周围组织结构、胰腺小叶间隙的组织结构特点和胰腺断面胰腺组织和胰管组织学特点,分析术后胰瘘组织学因素。 结果:发生胰瘘15例,发生率为18.3%,胰瘘组和无胰瘘组术前年龄、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胰腺组织学方面,胰腺质软31例,发生胰瘘11例;胰腺质硬51例,发生胰瘘4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组织标本显示,胰腺腺体的周围均为疏松结缔组织,无被膜结构,以及胰腺断面可见主胰管和次级胰管均可能是胰瘘发生的组织学潜在风险。 结论:对于具体的胰腺组织,应该重视胰腺组织学特点,选择合理的胰肠吻合方式以及如何弥补该吻合方式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均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84.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治疗困难预后甚差而有"癌中之王"之称.2008年美国预测全美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为18770人;女性为18910人;  相似文献   
85.
国内首例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于 2 0 0 0年 12月 2 7日对一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成功实施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 ,报告如下。1 病例情况患者 ,女性 ,2 2岁 ,汉族 ,2 0 0 0年 11月 4日在外院手术探查证实为肝泡型包虫病。该患者由于巨块病灶侵犯肝门和胆道 ,难以施行肝切除而被迫终止手术 ,患者于同年 12月初转入我院普外科。主诉上腹部胀痛 ,纳差 ,皮肤搔痒。查体肝大 ,巩膜和皮肤中度黄染 ,CT和 MRI显示病灶侵及左半肝和部分 及 段 ,并累及左右肝管和胆总管。2 肝移植术供肝取自尸体肝 ,热缺血时间 4 min。肝移植手术经病肝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究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45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及前列腺增生患者(PC 30例,前列腺增生15例)。行MRI及DCE-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比较。比较中央腺体非癌区、外周带非癌区以及前列腺癌区比较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值、速率常数(Kep)值、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值,并将PC组按Gleason评分进行分组。结果 中央腺体非癌区Ktrans值、Kep值、Ve值与外周带非癌区、前列腺癌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不同评分患者Ktrans、Ve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患者癌区Ktrans与Gleason评分成正相关(r=0.654,P<0.05)。结论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我院手术治疗8例胰岛细胞瘤的经验,总结胰岛细胞瘤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效果.结果 本组8例病例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胰岛素瘤7例.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术前螺旋CT明确肿瘤定位7例(88%),B超明确肿瘤定位4例(50%).术前行经动脉钙剂刺激肝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ASVS)检查5例,明确肿瘤定位5例(100%).所有病例行术中超声和触摸探查,明确定位8例(100%).行单纯肿瘤切除术4例,胰腺中段切除+胰空肠吻合术1例,钩突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2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5%(2/8),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对良性胰岛细胞瘤,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疗效肯定.胰岛素瘤仍有较高误诊率,多排螺旋CT可作为术前定位首选,建议常规行术中超声联合触诊,ASVS可能对复杂病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2-1999年收治的6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的详细资料,并计算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坏死发表胰腺炎严重并发症依次为休克(42.2%)、急性肺损伤(34.4%)、多器官功能障碍(14.1%)、感染性胰腺坏死(10.9%)、败血症(9.2%)、胰瘘(6.3%)、假性囊肿(4.7%)和腹腔内出血(3.1%)。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败血症、感染性胰腺坏死、急性肺损伤、休克,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为明确早期肠内营养(E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对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1970年1月—2009年6月发表的有关早期EN和TPN治疗SA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按入选标准,有7项临床试验纳入研究范围,由2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独立进行摘录,并用RevMan5.0.1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早期EN与TPN比较,前者能显著降低胰腺感染发生率(OR=0.38,95%CI:0.18~0.82,P=0.01)及器官衰竭发生率(OR=0.43,95%CI:0.23~0.79,P=0.007),减少手术干预(OR=0.34,95%CI:0.18~0.63,P=0.0006)及病死率(OR=0.41,95%CI:0.19~0.88,P=0.02)。但总的感染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17,1.10),P=0.08]。结论SAP患者早期EN比TPN更为安全有利。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外源性超生理剂量皮质类固醇对大白鼠小肠吻合口 愈合的影响及维生素A的干预效应。方法:给大白鼠使用皮质类固醇及维生素A,术后第7天通过小肠吻合口爆破压、体视学、光镜、电镜及腹腔粘连,观察其对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结果:(1)皮质类固醇组:小肠爆破压下降50%,中性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胶原沉积、新生的毛细血管减少,腹腔粘连减轻。(2)皮质类固醇+高剂量维生素A组(术前或术后给药):与皮质类固醇组相比,小肠爆破压明显升高,中性白细胞、胶原沉积、新生的毛细血管、腹腔粘连明显增加。(3)皮质类固醇+低剂量维生素A组:与皮质类固醇组相比,小肠爆破压、中性白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沉积、新生的毛细血管、腹腔粘连均无明显增加。结论:(1)皮质类固醇可抑制炎性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影响小肠吻合口愈合。(2)高剂量维生素A(术前或术后给药)可消除皮质类固醇对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延迟作用。(3)低剂量维生素A对皮质类固醇造成的小肠吻合口愈合延迟无干预效应。(4)对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因故需行小肠吻合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维生素A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