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声造影在肾脏外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肾脏外伤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肾脏外伤疑诊患者行CEUS检查,并对肾损伤分级诊断结果与CT或手术分级结果相对比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肾脏外伤43例,CEUS检出40例。CEUS分级为Ⅰ级损伤12例,Ⅱ级损伤11例,Ⅲ级损伤7例,Ⅳ级损伤8例,Ⅴ级损伤2例。CEUS漏诊3例,均为Ⅰ级损伤,另有3例出现分级错误,其中1例将Ⅲ级高估为Ⅳ级,2例将Ⅳ级低估为Ⅲ级。超声造影评价肾损伤的分级与CT或手术分级的一致性指数为0.831(P=0.000),两者的一致性很好。CEUS检出肾脏外伤病灶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100.0%,准确性93.3%。结论CEUS能较准确判断肾脏损伤的分级,正确指导临床减少对Ⅰ、Ⅱ、Ⅲ级肾损伤患者的不必要手术探查,避免对Ⅳ、Ⅴ级肾损伤患者盲目保守治疗,为保留肾单位的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比声学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两类共5种造影剂对3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高频超声及声学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液体造影剂可扩张导管,便于观察病变.含微气泡造影剂除扩张导管外,对病变的定位指示作用强.对比声学造影前后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及73.3%.结论对比声学造影可提高导管内小病变检出率,提供病变导管的详细部位、导管扩张程度,显示占位病变,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肾脏外伤的超声造影分级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外伤分级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肾脏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结合监测随访.结果 59例肾脏外伤患者,8例接受手术治疗,51例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50例完全愈合,9例不完全愈合;超声造影发现并发症4例.均为Ⅳ级损伤.结论 超声造影可在肾脏外伤的动态随访中及时发现并发症,了解预后情况,可成为肾脏外伤诊断及追踪随访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7~13MHz线阵探头探查136例临床怀疑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观察胫舟、胫距前、胫跟、距腓前、跟腓、胫距后、距腓后韧带,共计952条韧带,其中,51例的超声结果与手术比较。结果 46例侧副韧带完全及部分撕裂伤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侧副韧带挫伤以肿胀为主,部分撕裂伤超声表现为韧带局部连续性中断(跟腓韧带)和不规则低-无回声区内见丝状结构相连,完全撕裂伤超声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挛缩(跟腓韧带)和不规则低-无回声区贯穿整条韧带,无明显断端挛缩征。结论 高频超声对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无创、较准确、廉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声学造影对乳头溢液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乳头溢液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及声学造影检查,所有检查结果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乳头溢液疾病高频超声及声学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7%及79.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超声与声学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及7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声学造影可提高导管内小病变的检出率,显示详细的病变部位及扩张的导管,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学造影检查明显优于高频超声检查。此种检查简单、方便、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乳头溢液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在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至1997年应用高频超声对20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超声诊断。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例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7-60岁;病程2—30天;膝部扭伤2例,车祸撞击伤18例,其中局部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腓骨骨折1例);右膝4例,左膝1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4例,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内外侧副韧带同时损伤1例。临床表现:膝关节局部肿痛、活动受限以及局部压痛。所有病例均在超声诊断后手术。使用美国ATLHDL300)全数字电脑声像仪、L5-10MHz超宽频高频线阵探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常规超声和对比超声在监测肝脾外伤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81例确诊肝脾外伤患者,对其中58例非手术治疗及17例保脾(或保肝)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结合对比超声动态监测.结果 75例肝脾外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7%(11/75),病变包括迟发性出血2例,肝内假性动脉瘤2例,脾内假性动脉瘤3例,非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2例,脾梗死2例.结论 常规超声与对比超声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肝脾外伤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实质脏器外伤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技术对腹部实质器官外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超声造影检查103例腹部外伤患者,评估超声造影对其中127个病灶(经手术或CT证实)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超声比较。
结果127个病灶中,C-US诊断信心评分7.86±1.48;CEUS为9.25±0.85;C-US敏感性76.6%,特异性35.0%,准确性70.1%;CEUS敏感性94.4%,特异性85.0%,准确性92.9%。
结论在腹部实质器官外伤诊断方面,CEUS可明显增强诊断者的信心强度;但当C-US表现典型同时有相应的临床背景资料支持时,C-US的诊断结果是值得信赖的,并不一定需要CEUS,因此要注意把握应用CEUS的适应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与MRI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0例内侧副韧带损伤进行回顾性高频超声与MRI的对比研究。结果:50例MCL损伤中,I级损伤10例,Ⅱ级损伤30例,Ⅲ级损伤10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Ⅱ、Ⅲ级损伤符合率为93%、100%,MRI诊断Ⅱ、Ⅲ级损伤符合率为97%、100%。结论:高频超声和MRI一样能准确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并进行分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廉价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胫前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前室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胫前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小腿前室压力的相关性,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O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高度怀疑OCS的小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小腿前室测压,两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胫前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有6种:双期双向三相波(A)、双期单向双相波(B)、双期双向舒张期全反向波(C)、双期单向单相波(D)、单期单向单相波(E)及类静脉频谱波(F)。随着小腿前室压力的增高,胫前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有从A型波向E型波转换的趋势。结论胫前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是判定小腿OCS临床分期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