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提高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随访率方法。方法对1994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092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随访率进行分析,并将其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访率逐年上升,其中第一阶段(1994年8月至1999年12月)结直肠癌术后总的随访率为67.3%,明显低于第二阶段的95.4%(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P0.01)。结论通过落实规范化随访制度和加强各种随访工作的综合措施,可望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随访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鼻咽癌细胞增殖抑制、胀亡形态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PTP)。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分为不同药物处理组,并设立阴性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大黄素对CNE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采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CNE细胞在药物作用后胀亡形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大黄素对CNE细胞线粒体通透性影响。结果:大黄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NE细胞体外生长(P<0.01)其IC50为206.78μg/ml。HE染色结果可见大黄素组细胞体积开始变大,细胞胞浆空泡化,胞浆内出现致密颗粒,细胞核开始变形细胞质空泡明显,电镜结果可以观察到线粒体肿胀,脊脱出,线粒体出现空泡化,表现为典型细胞胀亡。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实验发现线粒体开放程度与大黄素浓度有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可以使鼻咽癌细胞走向胀亡,其途径可能与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33.
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保持中心静脉导管正常使用,防止导管脱出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3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输液管长度不够、导管插入过浅、患者缺乏自我保护导管方面的知识是导致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结论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掌握正确固定导管的方法和技巧,及时发现导管脱出的倾向,及时预防和处理,并教会患者保护导管的方法,才能防止导管脱出,保存宝贵的输液通道。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序贯性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进行比较,以探索序贯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最优切换点。方法:选择本院ICU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90例,治疗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改良GCS评分组以改良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以上为切换点、感染控制窗组以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自主呼吸试验组以自主呼吸试验成功为切换点。观察并记录三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1)改良GCS评分组及感染控制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均低于自主呼吸试验组(P0.05);(2)改良GCS评分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低于感染控制窗组(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再插管率、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尚无证据证明三种不同的切换时机可降低死亡率,但改良GCS评分可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病情变化和机体状态,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且应用简便、安全,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序贯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35.
为了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切断母婴传播传染病的途径,我院对住院产妇全部进行梅毒、乙肝、丙肝、艾滋病进行产前检测。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创口保护膜对腹泻、大小便失禁、造口及肠瘘病人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3M创口保护膜对需保护的皮肤进行喷洒.结果对大小便或分泌物浸渍的皮肤有明显预防作用,有效控制皮炎发展,而且不影响造口袋的粘贴,病人感觉舒适,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创口保护膜使用简单,效果满意,特别适用于腹泻、大小便失禁、造口及肠瘘病人的皮肤保护.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乙肝小三阳患者前S1抗原(Pre—SlAg)与HBV DNA含量在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方面的相关性,了解检测Pre—SlAg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re—SlAg和HBV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482例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患者中Pre—SlAg阳性率为39.2%(189/482),HBV DNA阳性率为44.4%(214/482)。结论检测Pre—SlAg可了解乙肝小三阳患者是否存在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42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单硝酸异山梨酯,40mg/次,1次/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0.5mg/次,含服。治疗组92例血府逐瘀汤(当归、牛膝、生地、赤芍各15g,川芎20g,桃仁、柴胡、红花、桔梗各10g,甘草5g);气虚明显加黄芪25g,党参15g;阳虚明显加桂枝15g,薤白20g;痰浊明显加半夏15g,全瓜蒌25g;胸痛甚加檀香15g,三七粉5g;1剂/d,煎2~3次至500mL,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脂四项(TC、TG、HDL、LDL)、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4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9.3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03%。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脂(TC、TG、HDL、LDL)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分布。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24株,用Etest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用TEM、SHV、CTX-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清远地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最高(88.9%),其次是亚胺培南(83.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2.8%和70.2%。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M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5%、51.7%和76.3%,15.1%的菌株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结论:清远地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最高;最常见的基因型是CTX-M,其次为SHV、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