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医禁食疗法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5月接诊的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禁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禁食组采用禁食疗法,共禁食7d,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体质量、血压等指标变化。结果:禁食后,禁食组的TC、TG、LDL-C、FPG、2h PG、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禁食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禁食后的SBP、DBP值明显降低(P0.05),而非高血压患者的SBP、DBP值无明显变化(P0.05)。禁食后,禁食组的体重、BMI、腰围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禁食期间,少数有胃部不适、头晕、乏力、口味变淡、腹胀、饥饿等不适感,但均可耐受。结论:中医禁食疗法用于代谢综合征人群,能够有效降低体重与血糖,调节血脂,减低高血压,但不会对正常血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逆转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实验观察吉非替尼与黄芪多糖单用及联用对获得性耐药肺腺癌细胞PC9/EMT增殖活性的影响; 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后E-cadherin、Vimentin的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 TGF-β1(10 ng/ml,120 h)作用于PC9细胞后,形态呈梭形改变,细胞连接疏松,并且表现出了EMT特征: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同时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吉非替尼的IC50值明显升高,说明吉非替尼对PC9/EMT细胞抑制能力明显减弱,证实其产生耐药性(P 0. 01)。黄芪多糖联合吉非替尼组对PC9/EMT细胞增殖抑制效应优于吉非替尼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P 0. 05);两药联用明显逆转PC9细胞EMT的发生,间质细胞相关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P 0. 05),上皮细胞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 0. 05)。结论黄芪多糖可显著抑制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肺腺癌PC9细胞的增殖,抑制其EMT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辖区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分别为86.67%、83.33%,对照组分别为70.00%、6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DQO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干预能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降脂药物和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高脂血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降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饮食控制,比较两组经过12周的治疗后血脂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使用情况。结果较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一定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每日辛伐他汀应用剂量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在进行常规降脂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适当饮食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减少降脂药物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