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是很重要的,现有的高速氧气或压缩空气气动雾化吸入器,通过临时改装可以实现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治疗,但每次雾化需要卸接呼吸机吸气管回路。为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初步探索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PD-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检测血浆sPD-1含量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收集26份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和37份健康人外周血;利用双抗体ELISA检测血浆sPD-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HIV-1感染人群血浆sPD-1含量为(1147.81±375.7)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361.75±187.7)pg/mL(P<0.0001);HIV-1感染人群血浆sPD-1含量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负相关(P=0.0229,r=-0.4444),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089,r=0.5027)。结论 sPD-1在HIV-1的致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3.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AMI急性期由于心肌细胞损伤坏死,而致生命体征及心电活动不稳定,因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常易发生多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其中部分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士对行急诊PTCA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显得尤为重要,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纠正可逆因素可逆转低血压状态.方法:本文调查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20例出现低血压.其中12例为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8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结果:20例患者中2例死亡,18例存活.因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病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处理诱因及适时的护理是争取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尤其强调了持续性心电监护,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合理的休息和饮食、纠正低血压容量状态、谨慎用药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PD-1)表达水平增高的原因。方法采用流式微球阵列多重蛋白定量检测技术,检测HIV-1感染者(HIV组)和健康人(HD组)外周血13种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分析其与血浆sPD-1水平的相关性;体外分析相关细胞因子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PD-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HIV组(n=31)血浆sPD-1蛋白含量平均(295.21±167.7) pg/mL,显著高于HD组(n=30)的(104.69±72.04)pg/mL(P0.000 1);此外,HIV组血浆γ干扰素(IFN-γ)、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2、IL-33等7种炎症性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HD组,且MCP-1(P0.000 1,r=0.581 2)和IL-6(P=0.006 1,r=0.350 1)含量与血清sPD-1水平呈正相关,而重组人IL-6可显著增强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sPD-1(P=0.000 3)。结论 HIV-1可能通过诱导炎症性细胞因子IL-6的分泌,进而促进sPD-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手术切口细菌分布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盲方法,对某基层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患者手术切口提取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与国家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等制定的合理用药相关规定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6例患者手术切口检出病原菌7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53株(67.09%),表皮葡萄球菌24株(30.38%),铜绿假单胞菌2株(2.53%)。医生对246例患者均不考虑手术切口类别而经验性使用了6类14种抗菌药物417例次,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使用频次最多的是二代头孢菌素(50.60%)。大多数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无适应证用药、药物选择混乱、用药疗程过长、用药时间把握不准、载体溶媒配伍不当等问题。结论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革兰阳性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目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依然普遍不合理,应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刚性干预和监管措施,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和护士掌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程度,为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盲方法汇总246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医嘱1429条,人均5.81条,对15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其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评判性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6例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使用6类14种抗菌药物,共417例次,平均每人1.7例次,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一联用药占52.85%,二联用药占25.20%,三联用药占21.96%,应用抗菌药物中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56.83%)、硝基咪唑类(20.86%)、氨基糖苷类(12.23%)。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载体溶媒不合率分别为76.37%、67.65%。护士对抗菌药物知识掌握正确率为28.15%,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建议率为0。结论目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普遍不合理,在强化医师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PD-1异构体△42PD1在HIV-1感染机制研究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9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00例,在本组患者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率及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活性氧与骨基质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医院骨科2003—01/12的女性住院患者90例,所有患者年龄〈70岁,绝经1年以上。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QDR-4500A型、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测定其骨密度,将骨密度低于0.790g/cm^2者归于骨质疏松组,骨密度0.790-0.897g/cm^2者归于骨量减少组,骨密度不低于0.897g/cm^2者归于正常组,每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用SPSS10.0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及相关分析,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9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丙二醛浓度: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高于正常组[(11.98&;#177;2.12),(9.28&;#177;1.44),(7.60&;#177;1.70)μmol/L,P〈0.01],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低于正常组[(722.61&;#177;105.10),(882.34&;#177;102.38),(1063.06&;#177;76.68)μkat/L,P〈0.011,骨质疏松组低于骨量减少组(P〈0.01)。③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高于正常组[(10.90&;#177;1.96),(7.89&;#177;1.78),(5.47&;#177;1.58)μg/L,P〈0.01],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④丙二醛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呈显著负相关(r=-0.88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增高,骨基质的降解也增多,提示活性氧能促进骨基质的降解,加速骨吸收,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在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中选取5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简易健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从两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估来看,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