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陈亚玲 《医学信息》2010,23(13):2220-2221
总结177例急诊患者院内护送途中,安全护送的方法 ,病情变化紧急处理。护送前评估患者,充分准备,护送过程中密切观察,保证护送安全。护送177例,,有4例输液器从输液瓶上拉脱,有2例呕吐胃内容物有窒息可能的,1例从平车上摔倒,经及时处理,未影响病情,均顺利完成护送。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肌肉内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内脂肪瘤患者资料,13例行MRI检查,4例行CT检查,总结其CT与MRI特征.结果 16例中,肌肉内浸润型9例,肌间浸润型7例.CT扫描肿瘤表现为脂肪性低密度,3例肌间浸润型密度均匀,1例肌肉内浸润型密度不均匀,其间可见条索状肌纤维样稍高密度影.MRI上肿瘤中的脂肪组织均呈短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PDWI上呈低信号,8例肌肉内浸润型脂肪瘤信号不均匀,肿瘤组织与肌肉纤维交错生长,其中5例可见"羽毛征",5例肌间浸润型脂肪瘤,2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于高信号脂肪组织中可见低信号线样或网状纤维间隔.结论 肌肉内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5.
初中生英语口语的培养不仅是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中关于培养学生综合发展技能和素质的根本内容,其重要性可知一斑.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开展的教学探讨,围绕重视英语口语习惯的养成、创设英语口语练习氛围、从教材中寻找口语"练习场"和开展英语多样阅读活动,对初中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做简要分析和论述,期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36.
总结l77例急诊患者院内护送途中,安全护送的方法,病情变化紧急处理.护送前评估患者,充分准备,护送过程中密切观察,保证护送安全.护送177例,,有4例输液器从输液瓶上拉脱,有2例呕吐胃内容物有窒息可能的,1例从平车上摔倒,经及时处理,未影响病情,均顺利完成护送.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组妊娠期及产前、产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和ITP组在产前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治疗后第2天,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配合.方法 熟悉器械的准备和名称,手术配合的步骤,操作程序,做好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结果 病人采用LC治疗均获得成功,手术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加强患者术前的心理辅导,介绍手术麻醉方法,体位的摆放,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加强无菌观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不同的心理状况对七氟烷麻醉儿童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28例采用七氟烷麻醉的儿童患者,按照心理状况划分为情绪稳定组和情绪不稳定组各64例。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躁动时间大于20min的患儿比例、躁动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的疼痛评分,统计两组患者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情绪稳定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与情绪不稳定组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20,P0.01)。情绪稳定组苏醒期的疼痛评分与情绪不稳定组苏醒期的疼痛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74,P0.01)。情绪稳定组患者苏醒期恶心1例(1.56%)、呕吐0例(0.00%)、寒战1例(1.56%)、呼吸抑制0例(0.00%)、伤口出血0例(0.00%),情绪不稳定组患者苏醒期恶心4例(6.25%)、呕吐2例(3.13%)、寒战2例(3.13%)、呼吸抑制2例(3.13%)、伤口出血2例(3.1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20,P0.01)。结论:良好的心理状况能够有效缓解麻醉儿童苏醒期躁动现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儿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0.
本例为艾滋病患者,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和对称性多关节肿痛,双侧关节腔积液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关节腔积液以及血分枝杆菌培养均为阳性,诊断为艾滋病合并不典型播散性鸟分枝杆菌病。经抗鸟分枝杆菌治疗后症状改善,其中经验或可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