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妊娠期的特发性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约9.4%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临床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三大特征。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本文通过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妇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健康未孕妇女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来探讨它们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2.
15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异常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其瘤细胞可产生异常单克隆蛋白(M蛋白),并引起溶骨性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缺陷。目前认为,CRP及β2-m水平是MM患者最重要的预后因素[1]。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均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进行资料总结观察。结果出现孕妇并发症24例,新生儿窒息32例,新生儿死亡12例,无孕妇死亡。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孕34周以后发生病例积极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不足34周应延长孕周促进胎儿肺成熟择期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5.
CT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CT物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骨巨细胞瘤多发生物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其CT征象为,偏心囊性膨胀性破坏,骨壳 完整或残缺,可有不规则硬化缘,破坏区软组织密度不均匀,部分病例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瘤组织化明显,结论: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扫描诊断骨巨细胞瘤优越性大于X光平片,两者密切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6.
陈亚玲 《中国民康医学》2023,(6):129-131+135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医院感染管理科未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1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1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应用合格率和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水平。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合格率为96.77%(120/124),高于对照组的62.64%(11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识、态度及实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究改良扩皮法应用于赛丁格置入PICC导管后穿刺部位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PICC导管室行超声引导下赛丁格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PICC穿刺包自带扩皮刀进行扩皮,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扩皮方法进行扩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后即刻出血、24h后渗血发生率、7d渗血率、疼痛程度、操作用时、送鞘成功率、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即刻出血、置管后24h和置管后7d的局部组织出血量、疼痛程度、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操作用时更短,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扩皮方法在赛丁格PICC置管时可以有效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疼痛和感染的发生率,而且操作用时更短,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8.
隐球菌抗原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是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的隐球菌感染诊断方法。现报道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 其血和脑脊液隐球菌培养均为阳性, 但未稀释的血和脑脊液样本隐球菌抗原侧流免疫层析检测均为阴性, 当血和脑脊液样本按1∶5比例稀释时, 隐球菌抗原检测为可疑阳性, 1∶10比例稀释时可见弱阳性条带, 1∶320比例稀释时阳性条带最为明显, 最高至1∶40 960比例稀释时仍可见阳性条带。这些结果支持该病例隐球菌抗原假阴性为隐球菌抗原负荷过高所致的后带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应对"后带现象"有一定认识, 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