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在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购买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前后被确诊为TCS行显微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连续患者132例,根据是否应用电生理监测分为试验组(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参照组(术中未应用电生理监测),各66例。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膀胱功能改善率为63.6%,高于参照组的3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60,P=0.003);试验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2.7%,高于参照组的65.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4,P=0.347)。结论:在TCS显微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提高患者膀胱改善率,有助于防止术中对神经的副损伤,有助于对终丝判定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松解,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ADP核糖基化因子GTP结合蛋白3(ADP ribosylation factor GTPase binding protein 3,ARFGAP 3)在小鼠盆底肌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在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靶向治疗中的初步分析。方法选择雌性成年处鼠C 57 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根据造模后取材时间点的不同分为1 d、3 d、7 d、14 d组和对照组。造模采用经典的阴道扩张法模拟产伤构建盆底肌损伤小鼠模型,分别于处理后第1、3、7、14 d处死小鼠,取盆底肌组织进行分析,对照组常规饲养1周后取盆底肌作相同处理。HE染色观察盆底肌病理变化,确定损伤的存在及持续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ARFGAP 3蛋白水平表达变化;q-PCR检测ARFGAP 3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①1 d、3 d组盆底肌损伤变化明显,肌膜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肌纤维小灶性坏死,肌间隙增宽,肌束结构不清晰;7 d组盆底肌组织损伤趋于修复,少量肌纤维萎缩,炎性浸润减少,结缔组织增生;14 d组小鼠盆底肌纤维、肌束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基本恢复正常,肌间隙略宽。②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检测以及q-PCR结果相一致,各造模组较对照组小鼠盆底肌组织中ARFGAP 3表达上调(P0.05),3 d组上调较各造模组最明显。结论①模拟产伤法构建的盆底肌损伤模型中盆底肌损伤明显,成功构建盆底肌损伤小鼠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探究SUI发病机制;②小鼠盆底肌损伤后ARFGAP 3表达上调,且于第3 d增高最明显,随后表达逐渐降低,这表明ARFGAP 3可能参与了盆底肌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岳阳县综合开发促灭螺及其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阳县位于东洞庭湖畔,是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0年垸内有钉螺面积318万m~2,垸外钉螺面积2.6亿m~2,其中易感地带面积4 602.3万m~2.由于血防资金短缺,灭螺工作难以开展.90年代以来,全县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开放促开发,开发促灭螺,把灭螺工作与综合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机械力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活性、凋亡、衰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SD大鼠DRG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机械力损伤组和电刺激治疗组,3组细胞均应用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机械力损伤组和电刺激治疗组细胞应用细胞应变培养板系统制备机械力损伤模型后,电刺激治疗组给予电刺激(100 mV/mm)1 h,机械力损伤组和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电刺激1 h后,采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活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机械力损伤组、电刺激治疗组细胞活性吸光度(optical density, OD)值(0.969±0.004、1.278±0.001)低于空白对照组(1.429±0.005),细胞凋亡率[(25.887±2.669)%、(15.183±1.114)%]高于空白对照组[(7.053±3.613)%](P0.05),电刺激治疗组细胞活性OD值高于机械力损伤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机械力损伤组(P0.05);机械力损伤组、电刺激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衰老细胞率[(30.213±23.597)%、(10.140±1.369)%、(4.223±1.953)%]依次降低(P0.05);机械力损伤组、空白对照组和电刺激治疗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0.459±0.001、0.262±0.003、0.163±0.001)依次降低(P0.05)。结论电刺激可增强机械力损伤诱导的DRG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凋亡、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总结1岁以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儿能成功进行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的脑室解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岁以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检查,结合MRI与术中脑室镜下所见的第三脑室的解剖学特征,分析其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MRI检查显示:可能影响实施ETV的第三脑室异常解剖特征包括巨大中间块、第三脑室底部倾斜、第三脑室前后径狭窄、桥前池狭窄、第三脑室底部厚度大于2mm;而术中脑室镜下所见影响ETV的异常解剖特征有室间孔狭窄、前联合肥大、巨大中间块、第三脑室底不透明。如果同时存在桥前池狭窄和第三脑室底部厚度大于2mm.或巨大中间块和第三脑室前后径狭窄同时出现时,将会使ETV失败的风险大大增加。结论术前MRI评估和术中脑室镜下观察第三脑室解剖学特征对成功实施ETV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清髓消炎汤(Qingsui XiaoyanDecoction, QSXYD)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毒力和生物膜的影响,探讨QSXYD对MRSA的体外抑菌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QSXYD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在此基础上绘制24h的时间-生长曲线;选择亚抑菌浓度(sub-MIC)观察QSXYD对MRSA的H2O2敏感性;XTT实验检测QSXYD对MRSA生物被膜内的活菌量,评估QSXYD对MRSA生物被膜的代谢活性;扫描电镜(SEM)检测QSXYD对MRSA形态学的影响;激光共聚焦(CLSM)检测QSXYD对MRSA生物膜内细菌活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sub-MIC QSXYD对MRSA对生物膜形成基因icaA、icaB、icaC、icaR表达的影响。结果 QSXYD对MRSA的MIC和MBC分别是31.3mg/mL和62.5mg/mL;QSXYD能...  相似文献   
107.
对67例小儿肿瘤,小儿先心病及小儿其他一些大手术患儿的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进行了检测比较,并与小手术的患儿分别做了对照,结果发现;(1)肿瘤组及其他大手术组手术前后的血清sIL-2R浓度均较小手术组明显增高,先心组则无变化,(2)肿瘤组及其他手术组术后sIL-2R的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而先心组无显著变化,由此得出,手术不是影响体内sIL-2R的直接原因,而小儿外科疾病本身的病理变化才  相似文献   
108.
胫骨疲劳骨折的力学基础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舞蹈杂技和军事训练均是高强度、超负荷、高频率重复运动。骨与肌肉的高频重复很容易引起骨骼和肌肉的疲劳性损伤。自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治疗胫骨疲劳骨折 89例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9例 ,门诊 82例 ,住院 7例。男性81例 ,女性 8例。年龄 15~ 2 8岁 ,平均 19 8岁。战士 6 8例 ,学生 11例 ,舞蹈演员 2例 ,运动员 5例 ,其他 3例。左侧 5 2例 ,右侧 37例。胫骨中上段前方 78例 (85 4 % ) ,中下段前方 11例 (14 6 % )。 6 8例战士均是当年入伍的新兵 ,胫骨疲劳骨折均发生在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中…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在胃癌患者中应用经皮诊断性腹腔灌洗术(diagnostic peritoneal lavage,DP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明确胃癌患者是否可用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进行细胞学检测.方法:入组的27例胃癌患者,在进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diagnostic laparoscopy,DL)术前,先进行DPL.行腹腔穿刺后将生理盐水通过医用经皮导管灌入患者腹腔内,收集腹腔灌洗液用于进行细胞学检测(DPL-Cyt).经腹腔镜下向腹腔内冲入生理盐水,收集镜下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测(DPL-Cyt).结果:在27例患者中,施行DPL的成功率为81.5%(22/27).在成功施行DPL的22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细胞学阳性,其阳性率为54.5%.与DL细胞学的阳性率是一致的.结论:胃癌患者应用DPL进行细胞学检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胃癌的诊断分期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椎弓根固定系统问世以来,已在脊柱骨折、滑脱及侧弯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之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即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就断钉而言,RF系统并不多见。特别是螺纹棒断裂尚未见报导。现报告2例,旨在探索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