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从症状、体征、影像学、肌电图、治疗方法等方面对10例具有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表现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其中Keegan型4例,3例行保守治疗,l例行手术治疗;非Keegan型6例,5例行保守治疗,l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Keegan型颈椎病以上肢肌无力、肌萎缩为临床表现,无上肢根性疼痛为主要特征;非Keegan型是一类特殊的根型与脊髓型的混合型颈椎病。对于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效果佳。结论 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提高对该型颈椎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与误治。  相似文献   
32.
血友病性慢性滑膜炎的物理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用物理治疗的方法治疗血友病性慢性滑膜炎。方法10例诊断为血友病性慢性滑膜炎的患者接受为期4周的综合物理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关节肿胀程度和肌肉萎缩程度的变化。结果疼痛、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肌肉萎缩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综合物理治疗对血友病性慢性滑膜炎的疼痛和关节肿胀有显著缓解作用,而肌肉萎缩的改善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现状。方法 对2003年8月份各科室出院病人.随机抽样调查(出院病人20%抽样).按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如实正确填写。经质量检查后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抽查215例病人。抗生素使用人数131人.抗生素使用率60.9%,131例病人中应用抗生素248例次。预防用药84例次。占33.9%;治疗性用药164例次。占66.1%;在164例治疗性用药中,按药敏结果用药仅20例次。仅占12.2%;248例次抗生素使用中,使用合理102例次。占41.1%;基本合理105例次。占42.3%;不合理使用41例次。占16.6%。结论 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教育培训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4.
对术中家属焦虑现状、焦虑引起的危害及家属术中需求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缓解术中家属焦虑的方法,为临床工作中减轻术中家属焦虑提供借鉴及指导。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品管圈联合护理路径在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品管圈联合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P<0.05);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非特异性发热、腹胀、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实施品管圈联合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对卵巢早衰(POF)小鼠抑制素B(INHB)含量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采用SD大鼠卵巢抗原与弗氏佐剂注射免疫法复制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小鼠模型。中药预防组于第1次免疫后开始灌服中药复方汤剂,连续17 d,中药治疗组于第3次免疫后开始灌服中药复方汤剂,连续5 d,剂量均为20 g.kg-1.d-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NHB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卵巢组织INHB 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各组小鼠卵巢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INHB含量、卵巢组织INH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光镜下未见明显生长或成熟卵泡;中药预防组血清INHB含量、卵巢组织INH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卵泡数目略减少,无明显病理改变;中药治疗组卵巢组织INH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对血清INHB含量无影响(P0.05),生长成熟卵泡减少,且卵巢组织出现病理改变。各组小鼠血清INHB含量与卵巢组织INHB mRNA表达变化呈相似趋势,且中药预防组作用优于中药治疗组。【结论】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与其能增强卵巢组织INHB mRNA表达,升高INHB含量,改善卵巢的储备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伴有左肾静脉侧支循环胡桃夹现象(nut cracker phenomenon,NCP)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符合NCP且经MRA或CTA等影像学结果确定诊断的75例患者,25例伴有左肾静脉侧支循环为观察组及50例不伴有侧支静脉为对照组,观察左肾静脉最窄处和最宽处内径(a,b)、最窄处血流速度(Va)及侧支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站立位时观察组左肾静脉a段内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Z=-5.963,P〈0.05),a段血流可以加速或不加速。结论:超声可以清晰观察到左肾静脉侧支循环近段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助于全面认识胡桃夹现象。  相似文献   
38.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特点在子宫内膜癌与内膜息肉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阴道超声造影技术观察26例子宫内膜癌及30例内膜息肉的血流灌注特点,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内膜癌、内膜息肉在灌注时相、灌注方式、增强强度与均度、主要供血血管显示4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38、45.069、15.605、28.718,P<0.05),结合这4个特点诊断总准确率达92.8%。结论利用经阴道超声造影技术对血流灌注特点的分析有助于子宫内膜息肉与内膜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