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0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562篇
内科学   27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8篇
综合类   1147篇
预防医学   45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02篇
  14篇
中国医学   336篇
肿瘤学   22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Clara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CC16蛋白水平的预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入院治疗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将其定义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我院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8例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不同时期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CC16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指标进行比较,评估其临床预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期血清CC16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CC16蛋白水平持续增高,前三个阶段血清CC16蛋白水平呈逐级递增趋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终期与ARDS期血清CC16蛋白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在患者炎症反应初期即开始升高,且变化早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故可将CC16指标变化情况用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及预后评估,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法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院2020年1-1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以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3.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病因繁多.发病后愈早治疗效果愈好,病残程度愈低.近年的研究发现,人体激素水平 可影响脑卒中的病情[1-2].本研究通过检测雌二醇了解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以帮助临床尽早确诊是否存在脑卒中及判断预后.1 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我院临床经头颅CT或MR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50例(脑卒中组),男35例、年龄57-90岁,女15例、年龄54-89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35例、年龄57-88岁,女15例、年龄54-79岁,无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症等明显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后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与未出现不良反应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13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分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年龄≥60岁、注射时长30 s、注射后不按压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受到年龄、注射时长、注射后按压等因素的影响,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估手术后颞叶胶质瘤患者记忆功能,分析此类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成人颞叶胶质瘤患者共37例,所有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3个月应用中国修订版韦氏记忆量表进行记忆功能评估.结果 患者均配合完成了中国修订版韦氏记忆测验,长时记忆为(27.28±2.72)分,短时记忆为(51.15±3.63)分,瞬时记忆为(8.98±1.84)分,记忆商(MQ)为(82.42±8.31)分.与正常常模均数比较,颞叶胶质瘤患者MQ、分测验中的短时记忆较正常常模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不同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颞叶胶质瘤患者记忆功能降低,可能与胶质瘤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是否进行过放疗、是否伴有癫痫等因素有关.在分测验中,影响最明显的为短时记忆.结论 颞叶胶质瘤患者术后记忆障碍明显,以短时记忆损伤为主,可能与病理类型、病变大小、是否伴有癫痫、侧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6.
纵隔脂肪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手术治疗纵隔脂肪瘤 7例、脂肪肉瘤 5例 ,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纵隔脂肪瘤 7例中男 4例 ,女 3例。年龄 5~6 9岁 ,平均 39岁。 6例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 ,另 1例因纵隔脂肪瘤术后 2 1年复发而就诊。肿瘤位于右上后纵隔3例 ,右下前纵隔 1例 ,左下后纵隔 3例。纵隔脂肪肉瘤 5例 ,均为男性。年龄 12~ 75岁 ,平均 4 3岁。 2例因吞咽困难 ,2例因呼吸困难 ,1例因胸痛等就诊。肿瘤位于前上纵隔 1例 ,右下后纵隔 3例 ,左前上纵隔 1例。胸部X线检查均为纵隔和胸腔内较大的肿瘤阴影 ,有吞咽困难者食管…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为明确不同异常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完全接触后其增殖活性及生物全成功能的特性。方法 以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各6例)为材料,通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细胞接触及未接触时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内抗原、P16、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前胶原基因表达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及生物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接触表现为细胞交叉重叠及较高的增殖活性及旺盛的生物合成功能,提示其失去了接触性抑制及密度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接触后则增殖及生物合成功能明显下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接触后表现为旺盛的生物合成功能,但其增殖活性处于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之间。结论 不同瘢痕成纤维细胞接触后增殖及生物合成的特性可能是形成不同瘢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镜和开放手术两种方法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组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患者中,选取没有窦道形成,没有明显骨质感染、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并且能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13例13个膝。治疗前抽取关节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随机分成两组,A组6例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B组7例开放手术关节腔清创术,术后用敏感抗生素液持续闭式灌冼2~4周,待冲洗液变清后3~5天拔管。结果选取的两组病例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滑膜组织病理分析示炎性改变。13例患者经治疗后局部及全身症状、体征消失,血液和关节液检查结果正常,X线照片基本正常。13例患者平均随诊1.5年(6个月~3年),A组2例、B组1例术后3个月感染复发,均行关节镜清创术后感染治愈。B组1例术后半年感染复发,并出现明显的假体松动,施行清创及二期翻修术,术后感染治愈,无复发。A、B两组感染治愈率分别为66.7%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优良率100%,B组优良率为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没有窦道形成,无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可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比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98例总胆红素>85μmol/L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减黄34例(35%,34/98),减黄前的胆红素水平为(266±119)μmoL/L,减黄后下降为(184±115)μmoL/L(t=2.66,P=0.010)。减黄组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为(276±419)ml,未减黄组为(397±344)ml(P=0.016);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9%(38/98);减黄组为35%(12/34),未减黄组为40%(26/64),差异无显著性(P=0.053),感染性并发症和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513)。单变量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340μmol/L(P=0.042)、手术出血量>600 ml(P=0.001)和术中红细胞输注量>600 ml(P=0.003)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性上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出血量>600 ml(OR=2.77,P=0.036)和术中红细胞输注量>600 ml(OR=3.78,P=0.048)。结论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术前胆红素>340μmol/L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但术前减黄并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者的技术和操作熟练程度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一点法和两点法用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点法组,于L2~3穿刺行腰麻并于同一腰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两点法组,于T12~L1硬膜外穿刺置管并于L2~3穿刺行腰麻。术后硬膜外管接相同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分别于术后6、12、24、48 h记录VAS评分、Bromage评分、PCA的按压次数以及患者术后镇痛综合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点法组术后患者连续硬模外自控镇痛(PCEA)的综合满意度高于一点法组(P<0.05)。结论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一点法,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术后镇痛综合满意度高,而镇痛药用药量不增加,是临床PCEA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