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8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19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679篇
内科学   360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67篇
特种医学   1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8篇
综合类   1463篇
预防医学   547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613篇
  13篇
中国医学   444篇
肿瘤学   26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1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C-erbB-2阳性率为31.3%,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C-erbB-2的阳性率为74.3%,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C-erbB-2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P<0.05),与激素受体(ER、P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反比(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结论:C-erbB-2表达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容易癌变,C-erbB-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生存期短、预后不好.C-erbB-2 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早期癌变及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2.
患者男,37岁,汉族。婚后5年妻子从未怀孕。查体:患者身高1.72m,体重56kg,表型及智力正常,无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精液检查示少精,弱精。夫妇非近亲结婚,双方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其它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3.
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1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121例陈东福Subjectheadingsesophagealneoplasms/radiotherapy;brachytherapy;radiotherapydosage主题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近距离放射疗法;放射治疗剂...  相似文献   
44.
慢性结肠炎是肛痔科多发疑难病之一。为提高疗效,笔者根据临床医生提供的验方,结合病变的特点,由原来的口服煎剂改制成灌肠剂。药液灌装于“手握式自控灌肠器”的容器中,供患者自行保留灌肠用。一年来,经临证9000多次,其疗效比口服煎剂更为显著,具有疗效高,质量稳定,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5.
本科手术治疗纵隔软组织肿瘤23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纵隔肿瘤390例的5.9%,年龄35岁以下者17例,占73.9%。男女之比为4.8:1(19/4),本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本组中良性肿瘤15例(65.2%),恶性肿瘤8例(34.8%),手术治疗24例次,肿瘤切除率为91.7%(22/24),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101例智力低下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智力低下患者的遗传学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采用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从细胞遗传学方面对101例智力低下患者的遗传学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48例,检出率47.5%。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39例,结构异常5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性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复合异常1例。先天性愚型43例,占异常核型的89.6%。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产前诊断是防止出生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智力低下患儿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确定SLE模型小鼠IL-10RA基因变异及其与SLE表现型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确定SLE模型小鼠B/W F1的SLE易感基因精确染色体定位并选取候选易感基因,对候选易感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选取有基因序列异常的候选易感基因进行PCR-SSCP分析,确定候选易感基因碱基序列变异位点与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的相关关系。结果:QTL分析结果表明B/W F1×NZB小鼠抗染色质抗体易感基因与NZW型IL-10RA基因紧密连锁;测序分析发现IL-10RA基因编码区有18处碱基变异,其中7处碱基变异将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异;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与NZW型IL-10RA基因密切相关。另一种SLE模型小鼠MRL的IL-10RA基因存在相同变异。结论:NZW小鼠IL-10RA基因编码区碱基序列存在变异,B/W F1×NZB小鼠SLE表现型与NZW小鼠第9染色体IL-10RA编码区碱基变异相关,提示IL-10RA可能是SLE模型小鼠的一个SLE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大鼠淋巴结淋巴滤泡的生后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及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了大鼠腘窝淋巴结内淋巴滤泡的发生.结果:生后18天始,淋巴结浅层皮质内sIgM阳性B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初级淋巴滤泡.生后3周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出现.随着鼠龄及体重的增长,初级淋巴滤泡不断扩大,每个淋巴结内淋巴滤泡数亦增多.生后13周滤泡数达高峰,平均每个淋巴结86个,13周以后体重缓慢增长,淋巴滤泡数逐渐下降.生后8周时,次级淋巴滤泡出现,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亮区.结论:初级淋巴滤泡形成过程中B淋巴细胞聚集可能诱导局部网状细胞分化成滤泡树突状细胞;发育期间淋巴滤泡数随体重增长而增加可能与某些决定机体生长的因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9.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cardiogram and lts Application 1930年Reid,Groedel,等先后报告了常规心电图(ECG)上存在高频成分。1949年Gilford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发现了ECG的高频成份,1952年Langner用宽带阴极射线示波器快速扫描,快速拍照,记录标准十二导联ECG,对冠心病患者QRS波上的高频成份——切迹、扭结、顿挫作了观察并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报道。此后,Irisaw,Brody,Wilson,Reynolds,Flowers,Sapoznikov,Raunio,Abboud等人开始将HFECG应用于临床。国内于1976年由陈达光教授首先介绍了HFECG技术的临床应用。八十年代后,HFECG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此后朱卫平、解景田、胡文尧、徐成斌、祝惠民、高书旺等教授对HFECG的产生机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当时应用的检测手段大多沿用示波器观察及拍照记录或紫外线感光纸记录。1985年南京大学宁新宝等首先提出采用高保真放大和计算机技术对高频心电进行检测与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1988年首次推出一套HFECG检测研究的微机系统,为临床诊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检测手段,该系统获国家专利(专利号92106124.3)并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50.
IL-6阳性细胞在小鼠胸腺内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IL-6阳性细胞在小鼠胸腺的分布。方法:采用免疫酶细胞化学,免疫荧光双染及免疫电镜技术方法原位显示小鼠胸腺不同部位IL-6阳性神经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免疫酶组织化学确定了IL-6阳性细胞的分布范围,即IL-6在胸腺皮质和髓质的某些特定的细胞表达;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色及免疫电镜技术对IL-6阳性细胞进行了解析,确定了小鼠胸腺内IL-6阳性细胞主要是胸腺实质中不同形态的巨噬细胞,IL-6不存在于胸腺上皮细胞及胸腺细胞。结论:巨噬细胞是小鼠胸腺IL-6的主要来源,参与胸腺细胞发育微环境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