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ELISA检测TORCH感染的交叉反应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ORCH四联抗原的交叉反应性。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检测人群血清中TORCH的IgM及IgG抗体 ;制备四项抗血清进行交叉血清学试验。结果  144份人血清的TORCHIgM阳性率分别为 :TOX 6 .9%、RV 6 .9%、CMV 6 .9%、HSV 2 .8% ,其中 4项阳性 4例 ,3项阳性 4例 ,2项阳性 3例 ;34 3份人血清的TORCHIgG阳性率分别为 :6 1%、8 2 %、10 2 %和 8 7% ,其中 4项阳性 3例 ,3项阳性 14例 ,2项阳性 17例 ,单独阳性 2 6例 ;7份抗血清与相应抗原反应的强度高低不等 ,但同一份抗血清在四种抗原板上的终点滴度基本相似。结论 TORCH四联ELISA检测存在较严重的交叉反应性 ,由此提示四联抗原间可能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重组弓形虫棒状体蛋白5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保护效应,本研究克隆表达了弓形虫棒状体蛋白5,并分析其诱导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应答和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采用PCR方法从刚地弓形虫cDNA中扩增出ROP5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用重组ROP5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强毒型RH株弓形虫攻击感染免疫小鼠,统计小鼠不同时间存活率,评价重组蛋白产生的免疫保护性。结果表明ROP5重组蛋白疫苗免疫BALB/c小鼠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IgG、IgG1、IgG2a抗体和IFN—y、IL-2及IL-10细胞因子。与PBS及佐剂对照组相比,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本实验证实了ROP5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能够诱导其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一定的抗弓形虫感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血清学方法观察移民新建镇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的变化。 方法 2002-2005年选择长江安徽段血吸虫病流行区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未退人退耕的对照点各1个为试点,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纵向平行检测各试点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 结果 双退点DIGFA、ELISA测得的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从2002年的6.63%、7.26%下降到2005年的3.52%和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25,P<0.05;χ2=6.3296,P<0.05);单退点和对照点人群的血吸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变化。ELISA纵向检测3个试点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的吸光度(A450值)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单退点2005年A450均值为0.147,较2003年的0.182有显著下降(P<0.01)。双退点、对照点人群的血吸虫抗体均值无显著变化。 结论 移民新建镇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4.
目的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群血清中血吸虫抗体,探讨移民建镇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未退人退耕的对照点各1个,2002—2005年连续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EHSA两种血清学方法,纵向平行检测各试点人群血吸虫抗体。结果双退点DIGFA、EHSA检测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从2002年的6.63%、7.26%下降到2005年的3.52%和3.71%,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625,P〈0.05;x^2=6.3296,P〈0.05);单退点和对照点人群的血吸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变化。EHSA纵向检测3个试点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的A450值,经单向方差分析,单退点2005年A450均值(0.147)较2003年(0.182)有了显著下降(P〈0.01)。双退点、对照点人群的血吸虫抗体A450均值无显著变化。结论移民建镇生态环境改变后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呈动态下降趋势,生态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流行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巢式PCR技术。方法设计2对巢式引物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高拷贝的Sjα1基因片段,分析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感染小鼠血清、全血样本以及实验和现场钉螺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巢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420bp的Sjα1片段,和曼氏血吸虫没有交叉,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时最低检测量为0.1fg。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2周的血清样本即能检测出特异性DNA,建立的方法能同时检测血清和全血标本。钉螺实验感染4hr后能检测到日本血吸虫DNA,现场采集钉螺的检测结果显示比传统的镜检方法敏感性高。结论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疾病诊断和媒介调查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6.
青蒿琥酯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预防作用及优化给药方案。方法小鼠尾部接触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后口服青蒿琥酯,灌注法收集计数虫体数和雌虫数,镜检计数肝脏和肠的虫卵,统计减虫率、减雌率和平均产卵量,分析青蒿琥酯不同给药时间、剂量、疗程和预防效果。结果青蒿琥酯预防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最佳剂量为300mg/kg,14、21d童虫对药物最为敏感,减虫率分别为84%和93%。小鼠感染14d后每周口服1次青蒿琥酯300mg/kg,连续4wk,减虫率达99%;感染14或21d后每2wk口服1次青蒿琥酯300mg/kg,连续4wk,减虫率达97%或96%。各服药组平均产卵量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青蒿琥酯可杀灭曼氏血吸虫童虫,影响雌虫发育产卵,有效预防曼氏血吸虫病。建议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给药方案为感染14或21d后首服,每1周或2周服用1次。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基于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嵌合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对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 16)肿瘤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将HPV 16 E7插入HEV的p239蛋白形成重组嵌合蛋白p239-HPV16 E7。所构建的重组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复性后,通过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对所得蛋白颗粒大小形态进行表征。将蛋白颗粒免疫C57B/L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技术与酶联免疫斑点免疫试验检测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分化情况;并且利用TC-1肿瘤细胞在C57B/L小鼠中构建肿瘤模型,以此评价蛋白颗粒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 体外复性后的嵌合蛋白在电镜下观察到颗粒结构,粒径大小为22.80 nm。所得蛋白颗粒在C57B/L小鼠体内诱导产生良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脾淋巴细胞的CD3+/CD4+、CD3+/CD8+比例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分泌IFN-γ干扰素的效应T细胞显著增加。同时,所得蛋白颗粒能有效抑制TC-1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实验周期内小鼠未出现死亡,而对照组小鼠体内肿瘤快速生长,且6周后全部死亡。结论 原核表达的嵌合蛋白p239-HPV16 E7形成病毒样颗粒并有效诱导针对HPV 16的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38.
淡色库蚊对毒死蜱抗性品系表现为酯酶B2基因扩增。本文对由酯酶B2基因扩增所导致的OP抗性在无杀虫剂压力下的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抗性种群中混有非酯酶基因扩增个体时,其抗性水平逐渐下降,酯酶扩增的概率逐渐减少,这可能与抗性基因在生物学上的不适应性有关;在均一的抗性酯酶基因种群中,抗性水平始终较稳定,酯酶的活性也一直较高,这表明在均一的抗性酯酶基因种群的遗传中,酯酶等位基因拷贝几乎是不会丢失的。根据研究结果,对蚊虫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演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9.
隐孢子虫是一种肠道原虫,近年来发现它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我们于1999年4~7月,对肠道门诊患者进行粪便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查隐孢子虫,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安徽省铜陵县2004年和2008年血吸虫病抽样调查资料,建立GIS数据库,应用ArcGIS9.3空间分析扩展模块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钉螺面积、钉螺阳性率和人群感染率差值进行空间分析.结果 2004与2008年螺感染率差值图显示,铜陵县江心洲南部的老洲乡螺阳性率显著下降,而江心洲北部尤显著下降趋势,铜陵县山丘内陆地区螺感染率也无明显变化.螺面积差值图显示近年来铜陵县的有螺面积尤显著变化趋势.人群感染率差值图显示江心洲的大部分区域人群感染率下降,山丘内陆地区无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应用GIS制作的差值空间分布图能直观地揭示和分析血吸虫病的疫情变化,结果 显示全面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等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措施后,钉螺阳性率和人群感染率明显下降,不失为控制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