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负性情绪,血压心率变化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干预措施下焦虑悲观情绪和血压心率波动的异常率明显下降,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2.
严重创伤患者TNF、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后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 ELISA法检测严重创伤患者 ( ISS≥ 1 6)血中 TNF、IL- 6及 IL - 1 0水平。结果 :严重创伤后血中 TNF、IL - 6和 IL - 1 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且持续时间可达 3周。同时 IL- 1 0与严重创伤程度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活性的检测助于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3.
RR间隔的相关维及最大Lyapunov指数定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寻找三组对象RR间存在确定性混沌的证据,并定量描述这种混沌现象。方法 提出一种改进的Grassberger-Procaccia(GP)算法并求得10名健康年轻人,10名健康老人,10名房颤病人RR间的相关维,同时计算了其最大Lyapunov指数。结果 健康年轻人的心脏是约7~8维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健康老人约6~6.5维,而房颤病人为4~4.5维。健康年轻人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19~0.23,健康老人为0.12~0.16,房颤病人为0.083~0.123。结论 研究表明健康年轻人、健康老人及房颤病人的RR间是混沌的。相关维和最大Lyapunov指数从健康年轻人到健康老人再到房颤病人是逐渐减小的,这反映了心脏健康状况下降时其复杂性也减小。因此,相关维和最大Lyapunov指数可能成为新的无损伤检测心脏功能的手段。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循证的前馈控制在耳鼻喉连台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数字随机抽样法于前馈控制实施前选取200例为对照组,实施后6个月选取200例为观察组,通过对耳鼻喉连台手术的风险循证,排查出高危风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前馈控制方案,对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及病人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缺陷和风险隐患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安全质量和病人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基于循证且适用于耳鼻喉连台手术护理风险管理的前馈控制模式,能有效降低连台手术的风险,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手术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5.
目的:基于LabVIEW构建了便携式房颤检测系统。方法: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上位机为笔记本电脑,下位机为心电采集模块,上下位机由USB口连接。提出概率密度函数法,研究R-R间期相空间重构后两点间距离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形状并提取特征参数kn,可精确检测房颤。上位机软件采用LabVIEW编程,分为心电信号提取模块、R-R间期提取模块及概率密度函数法检测房颤模块。三个模块中设置了二个缓存,通过缓存模式保证三个模块并行运行,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结果: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快速准确检测房颤,只需60个R-R间期(不到1分钟的心电数据),检测房颤精度大于95%。结论:系统可用于房颤的快速、精确检测及房颤治疗后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56.
张国妤  齐晓霞  陆宏伟  卢乐 《西部医学》2022,34(9):1306-1311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PD-1和CTLA-4 3′UT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技术检测慢性HBV感染者433例,健康对照者208例,PD-1 rs10204525和CTLA-4 rs3087243的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x2检验分析HB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基因间的交互作用、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PD-1 rs10204525:与GG基因型相比,慢性HBV感染组的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9, OR=2.231, 95%CI=1.127~4.418),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3, OR=1.334, 95%CI=1.024~1.739)。CTLA-4 rs3087243:与AA基因型相比,慢性HBV感染组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6, OR=2.196, 95%CI=1.145~4.214),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40, OR=1.320, 95%CI=1.012~1.723)。PD-1和CTLA-4的基因型交互后,在HBV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差异、与疾病严重程度、与肝癌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1 rs10204525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CTLA-4 rs3087243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联合基因型可增加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CTLA-4 rs3087243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与HCC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联合血清p53-Ab和HSP-70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况,比较肝细胞癌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01~2009-12我院住院肝癌患者351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自主意愿分为RFA组62例,TACE组67例,联合组(TACE+RFA组)76例,手术组102例,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3月、6月、1年、2年和3年复查血清p53-Ab和HSP-70,对各组内和组间的各指标变化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RFA组术后2周、3月和6月血清p53-Ab降低、HSP-70升高(P<0.05);TACE组术后2周血清p53-Ab降低、HSP-70升高(P<0.05);联合组术后2周、术后3月和术后6月血清p53-Ab降低、HSP-70升高(P<0.05);手术组术后2周、术后3月血清p53-Ab降低、HSP-70升高(P<0.05)。术后2周、术后3月和术后6月,TACE组与联合组和手术组p53-A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RFA组和TACE组HSP-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各组血清p53-Ab和HSP-70比较,TACE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优于本文其他方法;四种治疗方法均有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联合组的改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对血清中TGF-β1值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杂交犬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每组8只。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在制模后,同时开放肝动脉和门静脉,并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先开放门静脉,2h后再开放肝动脉,在肝动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正常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脏并解剖相应的血管,在此之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GF-β1值。结果:正常对照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无显著变化;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逐渐升高,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缺血组各时点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值在3组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可引起血清中TGF-β1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9.
袁甫军  陆宏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70+2285-2270,2285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接受保脾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1例再出血,无1例引起急性凶险感染,全部康复出院;术后6个月~18个月内随访,未发现有并发症。结论对于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必须根据保脾手术的相关原则,结合伤情选取相应的术式,才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背景:建立人肝细胞体外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模拟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缺血再灌注所致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损伤的机制,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 目的:分析缺氧再给氧对肝细胞膜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损伤的分子机制。 方法:建立体外大鼠肝细胞缺氧再给氧模型。肝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再给氧组。缺氧再给氧组又分为缺氧再给氧2 h、缺氧再给氧4 h、缺氧再给氧6 h组(分别为细胞缺氧3 h后再给氧2,4,6 h)。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含量变化,Real-time PCR 检测 HSP27、丝切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SP27、丝切蛋白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光镜下缺氧再给氧各组梭形细胞显著增多,且脱落细胞明显增多;透射电镜下缺氧再给氧组与对照组相比内质网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密度深,糖原消失;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可见缺氧再给氧组纤维形肌动蛋白纤维荧光紊乱,形态明显改变,荧光染色明显减弱,平均荧光强度缺氧再给氧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R各组HSP27、丝切蛋白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表明缺氧再给氧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内HSP27、丝切蛋白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从而影响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的正确装配以及减弱纤维形肌动蛋白的正常循环,进而改变纤维形肌动蛋白微丝骨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