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了一种基于射频原位灭活原理的智能化的多极射频消融治疗仪的研制.仪器为上、下位机结构,上位机为PC机,下位机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测温控温装置,上、下位机通过RS232串行口通信实现数据传送.仪器有两种功率控制模式: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自动控制采用改进PID控温算法,确保对肿瘤病灶进行均匀、平稳的射频加热.智能化的病历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病历数据的有效管理.动物实验证明,仪器工作稳定可靠,疗效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急诊医学的特点和范畴。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认为重视基本概念是急诊医学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肝动脉桥式转流达到移植肝门静脉、肝动脉同时再灌注,探讨其对再灌注早期脂多糖受体CD14表达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西安地区杂交犬30只,建立简易犬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肝动脉缺血组(HAI组)和肝动脉桥式转流组(HABB组)。检测CD14蛋白表达,肝组织MDA含量、血清ALT水平,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HAI组和HABB组的CD14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并且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于再灌注后4h达到峰值,HAI组CD14表达(11.94±0.43)明显强于HABB组(5.98±0.22)。肝组织MDA含量,血清ALT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同CD14表达呈现出相同变化趋势。结论:肝动脉桥式转流可以达到门静脉、肝动脉同时再灌注,消除原位肝移植过程中的肝动脉缺血时间,减轻供肝的损伤;脂多糖受体CD14介导的内毒素损伤途径受到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五年制见习学生,抽取2个班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学习结束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及学生成绩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导师责任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可以弥补单独使用PBL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眼科连台手术护理前馈风险控制的效果。方法通过对眼科连台手术的风险循证,排查出高危护理风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前馈控制方案,于前馈控制实施前后6个月各随机抽取2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就两组护理风险隐患、风险事件、护理安全质量及医患满意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安全质量和医患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眼科连台手术护理风险管理的前馈控制,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长时间冷缺血对供肝胆管细胞原纤毛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移植肝胆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同基因近交系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供肝冷缺血时间为12h)与对照组(供肝冷缺血时间为1h),每组30只。两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采用改良Gao支架法重建肝动脉血供,支架法重建胆管。术后2、8、16周分别活杀5只大鼠,抽静脉血查血生化指标,切取肝脏标本分别用福尔马林、2.5%戊二醛及液氮固定,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肝内胆管细胞及原纤毛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胆管细胞原纤毛α-tubulin、膜蛋白(PC-1、TRPV4及P2Y1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汇管区胆管结构模糊或胆管消失,小叶间胆管部分上皮细胞脱落,胆管壁内胶原暴露,周围有较多的胶原沉积和炎细胞浸润,胆管壁内胶原暴露,部分胆管上皮细胞变形、坏死,原纤毛及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原纤毛α-tubulin、PC-1、TRPV4及P2Y12的表达逐渐减少。结论供肝长时间冷缺血可导致胆管细胞原纤毛结构及功能的缺损,与移植肝胆管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对血清中TGF-β1值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杂交犬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每组8只。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在制模后,同时开放肝动脉和门静脉,并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先开放门静脉,2h后再开放肝动脉,在肝动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正常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脏并解剖相应的血管,在此之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GF-β1值。结果:正常对照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无显著变化;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逐渐升高,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缺血组各时点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值在3组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可引起血清中TGF-β1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肝动脉缺血对肝移植术后胆管树纤维化影响的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 18只雄性成年实验犬被制成简易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3组动物于门静脉开放后6 h、3 d和14 d时切取部分肝组织,观察肝内胆管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的表达;并于14 d时活杀动物,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内胆管组织中Smad3及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肝内胆管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AI组中可观察到明显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胶原蛋白沉积增多,胆管管腔狭窄;而TBB组肝内胆管的形态学病理改变轻于HAI组。TBB组TGF-β1阳性细胞指数在门静脉开放后3 d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而HAI组则持续升高,并明显高于TBB组(P0.05)。在门静脉开放后14 d时,TBB组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水平和α-SMA mRNA的转录水平分别为1.04±0.13和1.12±0.55,显著高于对照组(0.59±0.09和0.46±0.18),但低于HAI组(1.82±0.18和1.86±0.73),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缺血通过对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引起肝内胆管壁中胶原纤维的沉积,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增多,导致胆管树纤维化的发生;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装置能够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来减轻肝动脉缺血引起的胆管树纤维化。  相似文献   
29.
首先介绍了房颤的症状、发病率及危害,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体表心电图的房颤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自动识别技术,最后对文献报道的房颤识别算法辨别房颤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准确率进行统计,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经过对比发现,利用多个R-R间期关联性的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可以提高检测房颤的精度。此外,仅基于R-R间期的算法需较长的心电才能准确识别房颤,结合心房活动识别精度明显提高,当房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或者当心电节律快速改变时,此时信号更加适用于频域分析。非线性算法是对时域基于R-R间期算法的一种改进,能够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电切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统计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并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30.5±15.7)min、术中出血量(35.8±5.2)mL、术后住院时间为(6.3±1.2)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82.6±16.1)min、术中出血量(90.7±12.4)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8±3.6)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93.3%)明显大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并且相比于传统电切术,该方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