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博苏对高血压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口服博苏5~10 mg/d,如降压达不到理想血压(收缩压≤135 mmHg,舒张压≤85 mmHg),可根据病人情况加服一种或多种其他类降压药,直至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对照组根据病人情况给予除了包括博苏在内的所有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多种降压药,直至血压降至理想水平,两组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进行QT离散度测量.结果对照组降压治疗2个月后,其心率(HR)、OTd、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治疗2个月后,最大QT间期(Qtmax)无改变(P>0.05),HR显著减慢(P<0.01),最小QT间期(QTmin)及QTd显著缩短(P<0.01).结论博苏治疗高血压病可使QT离散度明显缩短,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毛花甙C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以0.8~1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甙C组23例,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毛花甙C 0.4 mg静脉注射,近1周口服地高辛者,以毛花甙C 0.2 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复律情况、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甙C组用药前心室率分别为(150±18)次/min和(148±20)次/min,用药后心室率分别为(81±12)次/min和(102±14)次/min.胺碘酮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14±10)min,而毛花甙C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30±5)min.胺碘酮组治疗有效19例,有效率76.0%;毛花甙C组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60.9%.转为窦性心率胺碘酮组10例,毛花甙C组7例.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锡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6):969-970
近年来对Q-T离散度研究证实.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将Q-T离散度引伸到心房,产生了P波离散度(Pd)的概念.它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P波最大时限与最小时限间的差值。1998年Dilaveris等首先提出了以Pd评估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并认为它是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指标.近年来国内的很多研究报道也支持该观点,但某一疾病群体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d的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心房颤动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伴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为此.我们观察了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患者的Pd,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以探讨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UA患者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有关。我们对比分析了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对UA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法将1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病因分为3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观察1组)86例,小动脉闭塞型(观察2组)74例,心源性栓塞型(观察3组)32例,同时选择19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使用24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情况,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1组、2组、3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135·8±10·8、138·2±15·4、131·3±12·6)mmHg,24h平均舒张压(78·0±12·6、77·3±12·8、70·4±11·8)mmHg,脉压指数(0·47±0·09、0·46±0·06、0·43±0·08),24h舒张压变异系数(0·18±0·06、0·18±0·02、0·15±0·03)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健康人,且不同病因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的血压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与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两种方法术后的并发症,评价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2月以来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资料,其中33例行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29例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法(P〈0.05)。结论 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比传统心包穿刺抽液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毛花甙C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以0.8~1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甙C组23例,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毛花甙C 0.4 mg静脉注射,近1周口服地高辛者,以毛花甙C 0.2 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复律情况、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甙C组用药前心室率分别为(150±18)次/min和(148±20)次/min,用药后心室率分别为(81±12)次/min和(102±14)次/min。胺碘酮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14±10)min,而毛花甙C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30±5)min。胺碘酮组治疗有效19例,有效率76.0%;毛花甙C组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60.9%。转为窦性心率:胺碘酮组10例,毛花甙C组7例。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