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铮  阮岩 《北方药学》2014,(2):24-25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分组: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就诊的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89例,随机分为氯雷他定组29例、加味小青龙汤组30例、加味小青龙汤配合穴位敷贴组30例。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2.
鼻咽癌病变过程中DNA依赖蛋白激酶表达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病变过程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cs)表达规律。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选择鼻咽炎患者30例、鼻咽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或化生患者42例及鼻咽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检测患者鼻咽组织DNA-PKcs的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炎、鼻咽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或化生及鼻咽癌患者鼻咽组织DNA-PKcs的表达水平分别是6.7%、64.3%、55.9%(P<0.001),依据病理分级严重程度的不同,DNA-PKcs呈现不同的表达水平。结论DNA-PKcs在鼻咽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加味苍耳子丸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苍耳子散出自宋代著名医著《济生方》,被历代医家认为是治疗鼻病的主要方剂.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栽.并采取丸剂剂型,用来治疗虚寒性鼻病.现将其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治疗组(加味苍耳子丸组).总例数65例;男性45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2岁,平均32岁.(二)对照组(鼻炎丸组),总例数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56岁,平均年龄29岁。二、研究方法(1)诊断标准:1.病史:有急性鼻炎病史2.症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多媒体技术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临床典型病案为基础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实习医师临床技能及思维能力。结果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耳鼻咽喉科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及思维能力。结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耳鼻咽喉科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温肺健脾法合穴位敷贴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肺脾气虚型鼻鼽患者,采用温肺健脾法合穴位敷贴治疗,内服苍耳子散加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大椎穴敷贴及双耳穴贴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为98.39%,其中显效35例(56.45%),有效26例(41.94%),无效1例(1.61%).结论 温肺健脾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4 2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不同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月份的分布情况比较,梳理该病在广州地区的证型特点。【结果】(1)4 298例患者中,外邪袭肺证有496例(占11.5%),肺经蕴热证有313例(占7.3%),胆腑郁热证有12例(占0.3%),脾胃湿热证有1 054例(占24.5%),肺气虚寒证有346例(占8.1%),脾气虚弱证占比最高,有2 077例(占48.3%)。各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了样本量较小的胆腑郁热证外,其余证型在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发病季节分布和发病月份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年龄分布方面,脾气虚弱证和外邪袭肺证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肺经蕴热证和脾胃湿热证以18~45岁的青年为主,而肺气虚寒证则以婴幼儿和少儿为主。在性别分布方面,均为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患者。在发病季节方面,外邪袭肺证、肺经蕴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均以冬季发病率最高,而肺气虚寒证患者,夏季与冬季发病率相近(分别为30.1%和28.9%)。在发病月份方面,肺经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月,外邪袭肺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2月和1月,而肺气虚寒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1月。【结论】 广州地区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以脾气虚弱证为主,在脾气虚弱证患者中,发病年龄以 0~6 岁的婴幼儿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尤其以1月发病人数为最多。  相似文献   
37.
咽喉是呼吸和饮食的要道,易受风、热、湿等外邪侵袭;咽喉亦是经络循行交会之要冲,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常循经上犯咽喉引发各种疾病。故而咽喉的病理变化复杂,大多表现为火热上炎,引起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干燥灼热、咽痒、咳嗽、咽喉不利等症状,治宜疏风清热、消肿镇痛、宣肺化痰、开音利咽、生津润燥等[1]。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剂量最佳配伍组合,及苓桂术甘汤中药物、药对对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根据正交设计表头确定苓桂术甘汤4个药物2种药量层次的配伍组合8种。将40只大鼠进行过敏性鼻炎造模后随机分成A、B、C、D、E、F、H 8组,每组对应1种苓桂术甘汤配合组合进行灌胃治疗10天,记录动物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IL-2、IL-4、CAMP、CGMP、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计数。结果:8组动物在治疗前后自身的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用药后各组间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总效能比较中,最好的配伍组合是A组、其次是G组和H组。桂枝与白术相互作用、桂枝与茯苓的相互作用、炙甘草的不同水平对疗效影响显著。结论:对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苓桂术甘汤最佳配伍为茯苓20g,桂枝15g,白术15g,炙甘草10g,对疗效影响显著因素为:桂枝-白术、桂枝-茯苓、炙甘草。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鼻窦灌注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Gold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淫羊藿苷线性范围为9.44~283.2μg·m L~(-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1.3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度好、结果稳定,可用于鼻窦灌注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肾阳虚因素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以及温补肾阳法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调控作用,为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病因学说和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腺嘌呤致肾阳虚病理模型的基础上,用卵清蛋白为过敏原对大鼠致敏,建立肾阳虚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以温补肾阳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灌胃,观察其行为学差异,进行鼻腔分泌物涂片及鼻腔黏膜组织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因子IL-4、IL-5进行检测。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和肾阳虚变应性鼻炎组行为学积分明显高于温补肾阳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温补肾阳组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变应性鼻炎组、肾阳虚变应性鼻炎组;温补肾阳组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变应性鼻炎组和肾阳虚变应性鼻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温补肾阳组IL-4、IL-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变应性鼻炎组和肾阳虚变应性鼻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肾补阳法能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因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