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实践糖尿病分级诊疗转诊制度,是整合社区医师和专科医师各自优势及其协同作用,确保患者享有优质医疗服务,治疗同质化安全达标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医疗资源配置、建设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临床诊疗行为,该文总结了深圳市糖尿病分级诊疗与转诊制度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建设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无针注射器(QS-M)和诺和笔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20例诺和锐30胰岛素治疗稳定的糖尿病患者随机交叉分组,采用无针注射器和诺和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种注射方式对指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受试者填写疼痛感受量表以评估注射体验。结果两种注射方式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及各时段指尖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50岁的患者,无针注射器组各时段指尖血糖均高于诺和笔组,其中早餐后2小时血糖(P=0.003)及中餐前血糖(P=0.006)有显著性差异;年轻患者使用无针注射器后各时段指尖血糖低于诺和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名受试者(75%)使用无针注射器疼痛感明显减轻,且均未出现硬结现象。结论 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肯定,而且有自身的优点:痛感明显减轻,携带方便,不会产生皮下硬结。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深圳T1DM联盟(简称深盟T1DM)区域内T1DM医疗现状。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由深盟T1DM登记入中国T1DM联盟协作研究平台网资料完整的首诊T1DM患者346例,按年龄分为儿童组(n=54)、青少年组(n=49)和成人组(n=243),收集各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胰岛自身抗体检测、自我血糖监测、T1DM确诊类型和胰岛素方案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IA2A检测率和LADA比例成人组高于儿童、青少年组(P<0.05),使用胰岛素泵和经典T1DM比例低于儿童、青少年组(P<0.05)。成人组未监测血糖比例高于儿童组(P<0.05),血糖监测≥8次/d比例低于儿童组。结论 提高深盟T1DM区域T1DM医疗服务能力,加大T1DM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力度、规范T1DM慢病管理,提高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我国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方法研究对象分为LADA组、2型糖尿病(T2DM)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患者均为初诊未治,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达标后进行研究。对全部研究对象空腹测定临床参数及生化指标,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LADA组FC-P及Fins显著低于NC组(P〈0.05),年龄、BMI、wHR、SBP、DBP、TC、TG、LDL—C、HDL-C与N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LADA组BMI、WHR、SBP、Fins、FC-P、TC、TG、LDL-C均显著低于T2DM组(P均〈0.05)。NC组、LADA组、T2DM组ISI分别为12.83±1.09、6.70±0.71、3.80±0.20,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NC组相比,LADA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程度较T2DM组轻。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提高对骨质疏松症(OP)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279例确诊脆性骨折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骨密度(BMD),探讨不同诊断标准(T值≤-2.5SD和T值≤-2.0SD)对OP的诊断检出率,并对相应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9例脆性骨折患者以T值≤-2.5SD和T值≤-2.0SD为标准OP诊断检出率分别为51.6%和7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T值≤-2.5SD为标准,OP检出组的年龄、有症状者的比例高于非检出组(67.5±12.3 vs 65.3±11.6;27.6% vs 14.7%,P<0.05),但危险因素总数低于非检出组(36.2% vs 63.8%,P<0.05);股骨颈BMD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F=4.3,P<0.05).结论 以骨密度T值≤-2.0SD作为国人OP诊断标准可能比T值≤-2.5SD的标准更为合适;OP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并选择合理BMD测量部位.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尿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lb、β2-m、T-H蛋白和α1-m的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BP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α1-m及RBP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而T-H蛋白则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尿RBP水平与尿Al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5)。随着肾脏病变的进展而引起各项尿蛋白指标的异常改变更趋于显著。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T-H蛋白、α1-m及RBP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7.
糖尿病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机体遭受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包括重型胰腺炎、休克)和病理产科等损害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性地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失常、以至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可能是由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组织氧代谢障碍引起[1]。目前认为其病理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2]。糖尿病,特别是合并酮…  相似文献   
78.
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水平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RIA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LB)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MG)。结果 :当糖尿病患者血HbA1c正常时 ,其尿mALB及 β2 MG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随着血HbA1c水平的增高 ,其尿mALB及β2 MG水平随之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 ,并随血HbA1c水平的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 ;糖尿病患者血HbA1c水平与尿mALB及 β2 MG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向关系 ,不同血HbA1c水平患者之间的尿mALB及 β2 MG水平之间差异也存在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bA1c水平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HbA1c、mALB及 β2 MG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GC)短期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患者前后血清骨保护素(OPG)的变化和阿仑膦酸钠(ALN)的骨保护作用。方法 对确诊亚甲炎患者25例(男9女16),24-41岁,平均年龄(32.4±5.6)岁,分为A组(14例)、B组(11例),分别给与GC(首剂30 mg/d,逐渐减量,总疗程3个月)和GC(同前) ALN(10 mg/d,qod×4周)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OPG)、骨钙素(BCP)、甲状旁腺素(PTH)和25(OH)2D3水平以及尿脱氧吡啶啉/肌酐比值(Dpd/Cr)和尿钙/肌酐比值(Ca/Cr)。结果 GC治疗后,血清OPG、BGP水平明显降低(P<0.01),尿Ca/Cr、Dpd/Cr比值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PTH、Ca、P、ALP和25(OH)2D3水平无明显变化。加用ALN后,血清OPG水平仍降低(P<0.05),但明显高于A组(P<0.05);尿Dpd/Cr比值仍显著增高,但明显低于A组(P<0.05);而血清BGP和尿Ca/Cr比值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亚甲炎患者,可使其血清OPC和BGP显著降低,尿Dpd和Ca排泄显著增加,促进骨丢失;而阿仑膦酸钠可能通过增加OPG水平,抑制RANKL-RANK途径促破骨活性,而具有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慢性严重肝脏损害常合并肝性骨病。为了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钙调节激素变化和骨转换率状态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17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的男性患者 ,并和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健康男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其血清性激素 [雄激素 (T)、雌激素 (E2 ) ],钙调节激素 [甲状旁腺素 (PTH)、降钙素 (CT)和 2 5羟维生素D3(2 5 -OHVD3) ]和骨转换指标 [血清骨钙素 (BGP)和尿脱氧吡啶啉 肌酐比值 (Dpd Cr) ]以及钙 (Ca2 + )、磷 (PO3- )和碱性磷酸酶 (ALP)。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肝硬化组血清T明显降低、E2 水平和E2 T比值显著升高 ;血清PTH显著升高、2 5 -OHVD3明显降低 ,而CT差异不大。其中E2 升高和 2 5 -OHVD3降低有极显著意义。肝硬化组血清BGP和Ca2 + 水平明显降低、尿Dpd Cr比值和尿Ca2 + Cr比值明显升高。而血清CT和PO3- 差异不大。结论 我们认为慢性严重肝硬化患者骨量减低 ,呈现出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强之特征 ,与维生素D和性激素代谢异常有关 ,而PTH升高乃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