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 观察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肾强督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补肾强督方加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疗程2个月.分析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了临床症状、体征、疾病活动性指标等疗效观察.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约为4.77:1,平均发病年龄(25.14±8.76)岁,HLA-B27阳性92.83%,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总发生率71.32%.常用中药特点提示“寒温并用”,按药物分类前3位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肾药,按归经分类前3位为肝经、肾经、脾经.经补肾强督方加减治疗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BASFI、BASDAI等相关指数亦有显著改善,印证了补肾强督方能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结论 补肾强督方可调节免疫功能,对抗骨质疏松,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方药.并且长期服用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2.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旋转或自身的天旋地转或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感无旋转感。中医对眩晕病在历代医籍中论述颇多,《医学心典》曰:“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冒蔽之也;眩者,目旋转而乍见玄黑也”。主要症状头晕眼花,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站立不稳,甚至昏倒。常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内耳眩晕症等病症,临床上颇为多见,而重度眩晕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目前治疗眩晕的药物几乎全是  相似文献   
43.
44.
45.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 gia rheumatica,PMR)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以肌肉疼痛为主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疼痛及晨僵,尤以肩胛带肌及骨盆带肌部位的表现为突出。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在美国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600/10万人,年龄是发病的最大危险因素。目前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最有效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相似文献   
46.
胸腔积液可以由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焦树德教授根据中医理论,按照“受理三焦,分而消之”的法则,创制了“源堤归壑汤”,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证之临床,颇多效验。现介绍如下。回结核性胸膜炎盛某,女性,69岁。于1992年则月10日因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无其他伴随症状,在家自服解热抗炎药物后症状减轻。15日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体温升至40℃。B超、胸部X线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遂人院治疗。人院时症状:心悸,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上腹部疼痛,口干,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  相似文献   
47.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探讨其骨代谢改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前瞻性健康对照研究方法,对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同时检测骨钙素、降钙素、血钙及炎症急时相反应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显著降低,早期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血清骨钙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骨密度指标与炎症急时相反应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降低,其原因应是免疫炎症反应、运动受限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炎性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典型病理改变,AS早期以炎症为主,晚期出现异位骨化和骨破坏,异位骨化和骨破坏两种矛盾的表现反映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成骨与破骨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AS复杂的新骨形成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BMP/Smads通路密切相关,而破骨细胞则在骨破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ANKL/RANK/OPG系统中的细胞因子是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Micro RNA可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是骨形成、骨吸收、骨重塑和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MicroRNA在强直性脊柱炎成骨、破骨机制中的作用,可为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复发性风湿症(PR)是一种难治的风湿性疾病,其演变转归多样化,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困难,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西药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调整气血阴阳平衡,减轻患者的症状,降低发病频率,达到改善疾病转归的目的。阎小萍教授为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 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AS的患者,其中女 性168例,男性587例,年龄在20岁~4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并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 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男性AS患者腰椎BMD较女性腰椎BMD显著减低(P < 0. 01);男性AS患者骨质 疏松(Osteoporosis,OP)及骨量减少(Osteopenia,OT)总发生率为"71. 04%,显著高于女性AS患者的42. 86% ( P < 0. 05),且在 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部位的OP、OT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AS患者(P <0. 01);②中年龄组(30 ~ 39岁)及高年龄组(40? 45岁)的AS患者中男性腰椎丽D较女性显著降低(P < 0. 01);高年龄组AS患者中男性股骨颈丽D较女性显著降低(P < 0. 01);病程5 ~ 10年及大于10年的AS患者中男性腰椎、股骨颈丽D较女性显著降低(P <0. 01、P <0. 01、P <0. 01、尸<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与女性AS患者BMD与疾病活动指标ESR、CRP,体征、骶髂关节炎分级等有相关性,而男性AS 患者丽D与年龄、病程尚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男女AS患者均有较高的OT、OP的发生率,且男性OT及OP的较 之女性更为显著,特别是腰椎BMD男性AS患者减低更为突出。此外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的男性AS患者BMD减低程度越明 显。男性与女性AS患者丽D的下降均与疾病程度、病情的活动性、肢体活动功能、HLA427相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更需 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