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主要分析中药熏蒸结合推拿治疗对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和骨愈合情况,讨论中医中药治疗在髋关节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选择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重建术后患者,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69-79岁,平均76.83岁。外伤原因:车祸26例,活动外伤44例。随机分为2组,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康复策略。在随访中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通过GE图形软件测量局部骨质的CT值和髓内钉钉道宽度,判断中医治疗对内固定稳定和骨愈合的影响。结果:经康复治疗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髋关节功能均存在随时间推移的改善趋势,但中医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观察点上Harris髋关节评分更具优势,主要是疼痛缓解、肌力改善和肿胀消退。6个月的随访中两组患者髓内钉钉道宽度、骨折位置骨质CT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结合推拿治疗有利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且不会影响骨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桂枝煎汤内服对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治疗幼年类风湿颞下颌关节炎患儿术后肿胀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4例接受双侧颞下颌关节关节镜手术幼年类风湿颞下颌关节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治疗组患儿口服单味桂枝汤1周,观察2组患儿经双侧颞下颌关节位置的头围周径、主动最大张口上下中切牙距离和最大咬合力。结果治疗组术后3天及7天头围周径、主动最大张口程度和咬合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煎汤内服可以有效改善幼年类风湿颞下颌关节炎患儿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后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节液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变化,反映了软骨的不同病变时期,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观察其对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蛋白多糖的影响.方法:①对象和分组:2006-12/2007-03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平均年龄为48.7岁:实验组32例,平均年龄为47.1岁.又将实验组又分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组11例,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组13例,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组8例.②干预:实验组予中药颗粒剂口服,1剂/d,服用3个月.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组服用六味地黄汤(熟地、淮山药、茯苓等);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组服用除湿通痹汤(威灵仙、鸡血藤、薏仁等);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组服用左归汤(熟地、淮山药、山臾肉等).对照组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口服治疗.③评估:两组随访3个月,分别于第1次及最后1次治疗时抽取关节液,行蛋白多糖检测,并行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结果:6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和对照组蛋白多糖: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蛋白多糖降低(P<0.05).②实验组中医3个证型蛋白多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各证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评分: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P<0.05),但实验组改善程度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和氨基单糖药物治疗,而关节液中蛋白多糖是一项灵敏而客观的临床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14.
疼痛是需要监测的第五生命体征,术后疼痛不但影响各种生理功能,并且对手术结局亦有不良影响。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术中与术后无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临床上术后镇痛常用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产生的副作用较多。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是其代表药物)目前已在欧美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骨关节炎患者的慢性疼痛以及手术后的镇痛。本研究将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COX-2特异性抑制剂联合镇痛泵对术后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进行总结。方法收集嘉兴地区七所医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平均病程10.5年,入院时即刻血糖浓度均低于3.0 mmol/L,血糖浓度最低为1.2 mmol/L。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后均给予葡萄糖等治疗,休克、昏迷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除7例深昏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之外,余均治愈。导致低血糖的原因: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不合理,服用β-受体阻滞剂、异烟肼、饮酒等。结论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对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要注意检测血糖浓度,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12例17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重函  周瑛  张洪美 《中国骨伤》2011,24(3):231-235
目的:对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3年随访结果探讨治疗中的细节和过程,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由门诊收治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12例17髋,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年龄32~54岁,平均43.25岁;女7例,年龄29~64岁,平均48.80岁。所有患者中强直性脊柱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障碍继发关节病变4例,晚期类风湿患者3例。入组患者病程5.25~20年。术前患者均有关节畸形强直,失去正常功能,伴有静息痛,影像学提示相应患髋关节间隙消失、骨硬化伴骨小梁通过原股骨头位置至相应髋臼。以Harris评分系统随访,分别对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3年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Harris评价系统,术前疼痛平均(1.18±3.32)分,功能平均(0.01±0.01)分,活动度平均(0.01±0.01)分及关节畸形平均(0.01±0.01)分,对比术后疼痛(40.00±0.01)分,功能(31.53±5.36)分,活动度(1.94±0.05)分及关节畸形(4.00±0.01)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功能渐进性的改善,使总分在术后6个月、1年及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分分别为(77.47±5.34)分、(80.95±4.01)分及(82.90±3.39)分。在关节功能上步态、支具使用、上下楼梯、穿脱鞋袜、坐车于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分别为(9.59±1.54)分、(8.88±2.69)分、(3.29±0.99)分、(3.75±0.66)分及(6.01±0.01)分;而前3项在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47±1.18)分、(10.06±1.75)分及(3.76±0.66)分。在关节活动度上各向活动角度均在术后实现一次性矫正并持久维持稳定。所有患者未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康复情况良好。结论:经3年随访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药熏蒸对创伤性肘关节炎活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金英  闵重函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46-946,100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创伤性肘关节炎JOA和HS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创伤性肘关节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均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口服,并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组加用海桐皮汤熏蒸。治疗前后分别行肘关节JOA和HSS评分。两组随访4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HSS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JOA系统中总分、疼痛、活动度、日常活动的分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而HSS评分中总分、疼痛、功能项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中药熏蒸能提高创伤性肘关节炎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护理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o—aorticballoonpumping,IABP),是目前针对急性或终末性心血管疾病心脏泵功能衰竭的机械辅助循环的治疗方法。该技术自1953年AdrianKantrowitz首次发表相关论文及临床治疗设想以来的50多年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利器,现将收治并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3例患者的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手法对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股骨上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和推拿手法。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测量患肢局部骨质的CT值和骨隧道增宽值。结果:术后6月,2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3月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月及6月,治疗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Harris各项细则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骨隧道增宽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股骨骨折断端骨质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6月的股骨骨折断端骨质CT值均大于同组术后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有利于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且不会影响骨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比较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与自体髂骨移植在治疗颌骨骨缺损中的疗效和差异。方法:将22例上颌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区牙缺失、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1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PRP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粉或自体髂骨移植填充颌骨骨缺损区域。以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时原缺损区域的CT值数据为依据,对照正常骨质,评价填充区域内骨生长变化情况。在行二期牙种植手术时取骨质行病理分析,评价骨质质量,并测量种植体的ISQ值,了解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评估新生骨对种植体的把持能力和生物力学。结果:在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A、B两组骨缺损区域植骨术后组内比较的CT值各观察点上数据无统计学意义(A组P=0.98;B组P=0.14),A组CT值高于正常骨质(P=0.02),而B组CT值与正常骨质无显著差异性(P=0.51)。A、B两组牙种植术后的ISQ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7)。新生骨病理切片提示A组新生骨质和纤维组织错杂,内有较多颗粒状钙化,B组标本为典型的松质骨,纤维组织极少,无钙化杂质夹杂。结论:PRP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粉填充骨缺损可以避免额外有创操作和手术切口,更加容易被临床治疗接受,而自体髂骨移植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生长,两种方法成骨在进行牙种植时均体现出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质,不影响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根据适应症和临床实际需要选择PRP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粉或自体髂骨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