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29篇 |
免费 | 385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7篇 |
儿科学 | 46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303篇 |
口腔科学 | 259篇 |
临床医学 | 1029篇 |
内科学 | 537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39篇 |
特种医学 | 205篇 |
外科学 | 338篇 |
综合类 | 1804篇 |
预防医学 | 788篇 |
眼科学 | 92篇 |
药学 | 735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869篇 |
肿瘤学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244篇 |
2022年 | 247篇 |
2021年 | 330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215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366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411篇 |
2011年 | 429篇 |
2010年 | 418篇 |
2009年 | 368篇 |
2008年 | 381篇 |
2007年 | 394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261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204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
目的:研究双羟基黄酮醇(DiOHF)通过抑制心衰(HF)后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来降低心衰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方法:采用主动脉缩窄术(TAC)构建压力负荷性心衰小鼠模型,用小动物超声机确认模型构建成功。假手术组小鼠分为Control组和Control+DiOHF组,心衰小鼠分为HF组和HF+DiOHF组。采用心内程序性电刺激(PES)分别检测4组小鼠的心室起搏阈值和心室不应期,诱导室性心律失常并进行心律失常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心脏蛋白中的CaMKⅡ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F组小鼠的心室起搏阈值减小,不应期缩短,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显著增高。而HF+DiOHF组相比HF组起搏阈值增大,心室不应期增长,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同时Western Blot显示HF组相比Control组,CaMKⅡ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而HF+DiOHF组CaMKⅡ磷酸化水平相比HF组明显下降。结论:CaMKⅡ的过度激活引起心衰后的室性心律失常,而DiOHF可通过抑制心衰后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3.
闫慧霞 《中国CT和MRI杂志》2019,(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增强CT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因胆囊占位性病变入院手术治疗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病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胆囊占位性病变类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胆囊息肉诊断准确率92.59%,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准确率80.00%,胆囊癌诊断准确率82.76%;增强CT胆囊占位性病变类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胆囊息肉诊断准确率88.89%,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准确率70.00%,胆囊癌诊断准率89.66%;超声造影结合增强CT胆囊占位性病变类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胆囊息肉诊断准确率97.53%,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准确率90.00%,胆囊癌诊断准率96.55%;超声造影结合增强CT判断肿瘤可显著提高胆囊占位性肿瘤病变鉴别准确率,检测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超声造影与单独增强CT扫描;增强CT检测胆囊癌病变分型诊断准确性高于超声造影,联合检测结果基本与增强CT扫描结果一致。结论超声造影结合增强CT对胆囊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4.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一旦出现心梗症状且胸痛超过20 min不缓解应立即救治[1].早期介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微创治疗(PCI)的患者是否能及时地介入打开冠状动脉罪犯的血管、再次介入重建冠状动脉的血运,是及时救治AMI患者的一个重要技术[2].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较为理想的途径[3... 相似文献
75.
目的基于调治冲脉古方,分析用药规律特点,探讨冲脉与阳明的隶属关系。方法筛选调治冲脉古方,统计高频药及药组,分析性味归经、功效等规律,结合冲脉的中医经典理论探讨冲脉与阳明的隶属关系。结果收集方剂415首,涉及中药274味,以调补气血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最;药性偏温;药味以甘为主,甘入脾胃,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等理论较为一致;而冲脉为一身气血之要冲、为血海,诸药以气血为中介经由阳明奏效于冲脉,说明冲脉与阳明的关系密切。性味归经直接说明了与脾胃的直接关系,且胃为阳府,五行属土,而喜甘温,说明调治气血、脾胃对冲脉疾病有重要作用。结论冲脉隶属阳明,通过阳明胃气血充盛,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或调治冲脉病。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年龄42~74岁,BMI 19~25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SGB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49例。S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SGB,注入 0.2%罗哌卡因5 ml,GA组不行SGB。两组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记录术前1 d、手术当日、术后1 d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记录术后24 h PONV分级和止吐药补救情况。记录术后24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镇痛药补救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局麻药中毒、全脊髓麻醉、气胸、臂丛神经阻滞等SGB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GA组比较,S组手术当日、术后1 d PSQI评分、POS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ONV 0级、1级发生率明显升高,PONV 2级、3级、4级发生率、止吐药补救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补救镇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髓麻醉、气胸、臂丛神经阻滞等SGB相关并发症。
结论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改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索一种有效、简便、安全、无创的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方法.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对163例面部动力性皱纹求美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方法,在已标记注射点的面部行肌肉及皮下的多点注射,间隔3~6个月可重复注射.结果 注射后2~3 d起效,3~7d显效.治疗后随访所有求美者3~12个月,其中148例求美者的皱纹完全消失,15例求美者的皱纹明显改善.无胀痛、淤血、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此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易为广大求美者所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西维来司钠对家兔肝热缺血再灌注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IL-8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家兔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各8只,均于常温全肝门阻断25min,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即刻、灌注后1、2、3、4h取血,然后处死家兔取肺组织,ELISA检测血清IL-8水平,HE染色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中性粒细胞数、肺水肿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IL-8蛋白表达并分析血清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假手术组血清IL-8无明显变化,肺组织未发现IL-8蛋白表达及肺水肿;治疗组IL-8峰值、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数、IL-8蛋白表达、肺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相同指标(P〈0.05),血清IL-8峰值与4h时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成正相关(r=0.788,P〈0.01)。结论西维来司钠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IL-8表达,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达到减轻肝热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模式识别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并探讨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C57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TBI组, 每组各3只, 分别将Sham组正常皮层组织和TBI后3 d损伤周围皮层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4个不同时间点TBI组(术后6 h、1 d、3 d和7 d), 每组各6只, 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pr1的表达变化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组、TBI+溶剂组和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 每组各6只, 通过Western blot、脑含水量测定和行为学检测等实验评估各组炎性反应和神经功能等。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TBI组损伤周围皮层组织Fpr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第3天高于Sham组最显著(相对表达量为2.480±0.331, t=7.757, P<0.01), 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中炎症分子IL-1β、IL-18、TNF-α、Caspase-1...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使用Allen’s击打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以及褪黑素治疗组(Mel组), 通过BMS评分观察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悬尾实验和糖水偏嗜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及焦虑状态,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抑炎因子IL-4的基因表达,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的数量,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激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SCI组小鼠比较, Mel组小鼠伤后21 d(3.17±0.75比2.17±0.75)和伤后28 d的BMS评分(3.83±0.75比2.50±0.55)高于SCI组(t=-2.301、-3.508, P<0.05)。Mel组的悬尾实验(126.82±21.43比174.36±14.91)和糖水偏嗜实验(70.39±6.94比58.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