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我国,以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历史悠久。通过对古代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文献的学习,指出古代医家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为近代尚天裕先生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分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近代骨科手法整复以及外固定方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认为中医学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占有明显优势,古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现代临床医生深刻领悟和借鉴。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43例COPD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70例和丹参多酚注射液+常规治疗组(B组)73例,测定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室射血前期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VPEP/AT)的变化,作为评价肺动脉压的指标;测定健康组(C组)68例及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C组,且血浆NO明显低于C组(P<0.01)。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RVPEP/AT比值、血浆ET-1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血浆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上述这些变化均以B组变化程度最明显(P<0.01)。A、B两组血浆ET-1含量与RVPEP/AT比值呈正相关(r=0.613,P<0.01);A、B两组血浆NO含量与RVPEP/AT比值呈负相关(r=-0.627,P<0.01)。结论丹参多酚注射液治疗CPHD患者有助于缓解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重建血管活性因子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8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52例;年龄34-85岁,平均60.27岁;左侧33例,右侧27例。所有骨折为自行摔倒后手撑地所致,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型:A3型22例,B2型4例,B3型2例,C1型20例,C2型8例,C3型4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握力、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结果:60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桡骨高度:外固定组平均(4.85±2.75)mm,内固定组平均(4.29±1.53)mm;掌倾角:外固定组平均(14.66±10.77)。,内固定组平均(14.39±5.01)。;尺偏角:外固定组平均(7.90±4.70)。,内固定组平均(6.19±3.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功能比较,除旋后及桡偏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atra腕关节评分标准测定两组患者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外固定组Batra解剖评分平均86-27分,其中优15例,良11例,可1例,差3例;功能评分平均94.93分,均为优。内固定组Batra解剖评分平均91.27分,其中优16侧,良12例,可2例;功能评分平均94-23分,均为优。结论:复位外固定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相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2011年1月通过正骨手法配合新型改良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病人22例,根据X线表现、患者主诉及AOFAS评分系统对患足功能恢复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10~25个月的随访,本组22例病人,其中优17例,良3例,一般2例;总优良率:90.9%。结论: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5.
中医学的举、寻、按是中医诊断学中诊脉方法中常用诊法.在切脉法中,举法是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用举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浮取".按法,是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用按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沉取".寻法,是指医生手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前后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而取脉,故又称为"中取"[1].另外,按,除诊脉方法中的按法外,也指切诊中的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患者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1],主要有触、摸、按、扣四法,如触肌肤、摸畸形、按虚里、按腧穴.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43例COPD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70例和丹参多酚注射液+常规治疗组(B组)73例,测定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室射血前期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VPEP/AT)的变化,作为评价肺动脉压的指标;测定健康组(C组)68例及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C组,且血浆NO明显低于C组(P〈0.01)。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RVPEP/AT比值、血浆ET-1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血浆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上述这些变化均以B组变化程度最明显(P〈0.01)。A、B两组血浆ET-1含量与RVPEP/AT比值呈正相关(r=0.613,P〈0.01);A、B两组血浆NO含量与RVPEP/AT比值呈负相关(r=-0.627,P〈0.01)。结论丹参多酚注射液治疗CPHD患者有助于缓解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重建血管活性因子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37.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赵勇  崔秀仁  王雷  闫安 《中国骨伤》2008,21(10):800-8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目前,其分型方法多样,往往会造成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上的混乱,不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本文就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状况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的水平,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方法 8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双氯芬酸钠药物对照组,每组各40例,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温针灸治疗KOA患者血清IGF-1、TGF-β和FGF-2水平.结果 温针灸和口服双氯芬酸钠均能使KOA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均P<0.05),并且前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后者;温针灸治疗KOA后,患者血清中IGF-1、TGF-β和FGF-2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温针灸对KOA的疗效与其调高患者血清中IGF-1、TGF-β和FGF-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0例肺鳞癌术后患者的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GFR1、IGF1R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FGFR1、IGF1R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2%(135/260)、55.4%(144/26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2.5%(13/40)、30.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吸烟、淋巴结转移有关,IGF1R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5)。FGFR1、IGF1R蛋白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分别为38.21个月、38.48个月,均低于阴性表达者的42.55个月、42.51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GFR1、IGF1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为肺鳞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FGFR1、IGF1R均参与了肺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二者均为肺鳞癌的不良预后指标,并有望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0.
正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笔者采用铍针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疼痛5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3例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骨伤科研究所门诊病例,其中男14例,女3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0岁,平均(28±5)岁;病程最短0.25年,最长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