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4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152篇 |
口腔科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356篇 |
内科学 | 213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1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7篇 |
综合类 | 905篇 |
预防医学 | 277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26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45篇 |
肿瘤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水平,分析CD200及Treg与IL-6、SAA的相关性,探讨CD200与AS免疫功能的关系以及诊断效能,为辅助AS的诊断、免疫评估提供帮助。方法:从74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中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的百分率及CD200的表达率,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200的浓度,上转发光法测定IL-6的浓度,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SAA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活动组CD4~+T细胞、CD19~+B细胞的百分率均增高(P0.05),CD8~+T细胞、Treg的百分率均减低(P0.05),CD3~+T细胞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稳定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Treg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CD3~+、CD4~+、CD8~+)T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和血清中CD200的浓度以及稳定组(CD3~+、CD4~+)T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和血清中CD200的浓度均减低(P0.05);而稳定组CD8~+T细胞、CD19~+B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及活动组CD19~+B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血清中IL-6、SAA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稳定组IL-6的浓度轻度升高(P0.05),SAA的浓度无差异。活动组CD3~+T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与Treg呈正相关,与IL-6呈负相关,但与SAA不相关;Treg的百分率与IL-6负相关,与SAA不相关。CD200对AS的诊断优于Treg、SAA,而与IL-6的诊断效能相当。结论:AS活动期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紊乱,CD200和Treg的表达率降低,两者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为辅助AS的诊断和免疫功能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前基因组RNA在458nt~1308nt(nt,核苷酸)之间可发生剪接并产生相应的基因组剪接变异体。方法对1株分离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亚基因组HBVDNA(2366bp)进行测序并以Vector NT16.0软件进行分析。将全基因组HBVDNA(3215bp)理论上可能的剪接供体及受体内的核苷酸进行定点突变并将突变株转染HepG2细胞,以位于HBVDNA458nt及1308nt两侧的特异引物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内HBV核心颗粒DNA,并以相同引物检测458nt~1308nt发生缺失的HBV DNA在不同病程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3661bp HBV DNA在458nt~1308nt之间发生缺失并符合GT-AG剪接模式。3215bp全基因组HBV DNA在459nt及1306nt分别发生G→A及A→C突变后均不能产生458nt~1308nt缺失。458nt~1308nt发生缺失的HBVD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的检出率分别为80%、75%及70%,显著高于HBV无症状携带者10%的检出率。结论HBV前基因组RNA在458m~1308nt之间可发生剪接并产生长度为2366bp的基因组剪接变异体。该类型基因组剪接变异体基因结构特点及在HBV相关性肝病中广泛存在提示它与HBV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左旋丁基苯酞(1-NBP)对原代培养小鼠脑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OGD/R)后NF-κB、IK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脑胶质细胞,建立细胞OGD/R损伤模型.将胶质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OGD 24 h/R 24 h组、1-NBP 20、100及500 μmol/L组.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核蛋白中NF-κB蛋白表达和胞质蛋白中IκB-α蛋白降解情况.结果 OGD 24 h/R 24 h组NF-κB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增加(P<0.01);I-NBP 100和500 μmol/L组NF-κB蛋白表达较OGD 24 h/R 24 h组明显下降(P<0.01).OGD 24 h/R 24 h组IκB-α蛋白降解比NC组增多(P<0.01);1-NBP 500 μmol/L组IκB-α蛋白降解较OGD 24 h/R 24 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1-NBP能抑制脑胶质细胞OGD/R后炎症反应,表现为减少IκB-α蛋白降解,抑制NF-κB活化. 相似文献
75.
成年大鼠去皮层血管引起前脑室下区祖细胞增殖迁移并形成迁移路至损伤部位(二)来自背外侧脑室下区的祖细胞形成迁移路经胼胝体至损伤部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很多实验证明各种脑损伤和中枢神经疾病都能促进神经干细胞或祖细胞向非嗅球区域迁移,本研究将成年大鼠一侧大脑皮层血管去除,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前脑室下区正在分裂的细胞、神经元祖细胞和胶质细胞祖细胞。结果证明:损伤侧及对侧的背外侧脑室下区各类祖细胞明显增多并向胼胝体迁移,在胼胝体内它们分别形成迁移路至损伤部位;迁移路内的各种祖细胞具有典型的不成熟的迁移细胞特点,胞体细长,一般首尾各有一突起,其引导突皆朝向损伤区。本研究结果提示去皮层血管增殖的前脑室下区神经元祖细胞和胶质细胞祖细胞通过放射状迁移路至损伤部位可能参与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76.
我们试用标记分析法,用3种单克隆抗体(黄病毒科特异性、登革病毒属特异性和登革病毒2型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了我国海南省1985~1987年3年内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8个流行株的抗原性变化,并与标准株新几内亚B株进行了比较。发现6株与标准株类似,2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标记分析法为病毒抗原分析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的方法,可用来监测一个地区病毒株群的变化及新株的传入。 相似文献
77.
林金祥等(1979)报道,福建邵武县龙湖伐木场所流行的肺吸虫病之病原体为卫氏并殖吸虫。本文试图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染色体分析,探讨该地区卫氏并殖吸虫的类型以及它们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AMH G146T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辅助技术中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生殖中心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9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女性,使用Taqman技术分析AMH G146T基因多态性分布,随后评估G146T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对超排的反应性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PCOS患者组TT基因型、等位基因T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LH浓度、窦卵泡数目、HCG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在基因型为TT的PCOS患者中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此外,受精率在不同的G146T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而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在TT基因型患者中显著低于GG、GT基因(P<0.05);同样,等位基因型T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G等位基因型(P<0.05)。结论:在PCOS不孕患者中G146T基因多态性与辅助生殖技术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DBW)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DBW患者10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龄25~59岁,平均44. 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 5~13d,平均5. 65d。致伤原因:火烧伤75例,热液烧伤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n=53)和对照组(n=53),VSD组行VSD+游离植皮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补体C3a等炎性因子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NPY)、前列腺素E2(PGE2)等致痛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7d VSD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80. 86±9. 12)%vs.(69. 58±7. 30)%],疼痛评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2. 78±0. 29)分vs.(5. 79±0. 62)分,(19. 26±2. 04) d vs.(25. 74±2. 65) d,(23. 63±2. 44) d vs.(30. 51±3. 19) d,(3. 29±0. 35)万元vs.(3. 92±0. 41)万元](P <0. 05)]。治疗后7d,VSD组血清CRP、TNF-α、IL-8、补体C3a及5-HT、NPY、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 92±9. 93) mg/L vs.(18. 87±1. 96) mg/L,(35. 74±3. 61)μg/L vs.(67. 94±6. 88)μg/L,(32. 92±4. 37)μg/L vs.(60. 76±6. 19)μg/L,(13. 52±1. 50)μg/L vs.(16. 77±1. 72)μg/L,(109. 92±10. 16) ng/L vs.(143. 97±15. 22) ng/L,(112. 86±11. 41)μg/L vs.(154. 37±16. 03)μg/L,(121. 33±12. 42) pg/m L vs.(186. 93±18. 72) pg/m L,P <0. 05)]。结论 VSD可促进DBW愈合,降低炎性因子及致痛因子水平,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