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4篇
  1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前有关骨质疏松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1],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反映出基因组学与中医药两个学科在思维方法学上的趋近特征,显示出研究思路与方法相互渗透的可能性.中医药的调整作用有可能是在调控疾病的相关(易感)基因表达及表达产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对中医药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生物分子的基因水平上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不仅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中医药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于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22.
0.8%黄精多糖滴眼液对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0.8%黄精多糖滴眼液对实验性干眼症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实验性干眼症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受试药物组(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对照组),分别用溶媒、0.8%黄精多糖滴眼液和泪然滴眼液治疗.观察Schirmer I试验和角膜结膜虎红染色点数,每周1次,共5周.结果各组模型动物Schirmer I试验滤纸湿长度和角结膜虎红染色点数分别在用药2周后和3周后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用药2周后Schirmer I试验滤纸湿长明显增加,用药3周后虎红染色点数减少.结论 0.8%黄精多糖滴眼液对实验性干眼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按照内镜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择期进行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内镜检查,均发现出血性病变,均为消化性溃疡检出例数最多。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治疗,可有效查明消化道出血病因,及时止血,可提高患者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4.
在现代外科手术过程中,电凝设备因其止血速度快、效果好等优势,被广大医生使用[1 ].但其使用时产生的手术烟雾中含有多环芳烃、挥发的化学物及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2 ] ,能引起患者工作人员头疼、头晕、呕吐、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吸入对机体可造成持续性的危害(致畸、致癌等)[3 ].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凝设备止血、切割时产生的手术烟雾会影响手术视野,手术医生需要暂停电凝设备的使用或更换腔镜吸引器进行烟雾吸引,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有研究显示外科手术团队人员对手术烟雾的认知度不高,防护意识浅薄,防护设备落后[4 ].为寻求便捷有效的消除手术烟雾的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自行设计制作了一款简易吸烟装置(专利号:Z L 201921960422 .8 ) ,并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第一胸椎(T1)倾斜与双肩美学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71例Lenke 2型AIS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女性61例,男性10例;年龄10 ~18岁,平均(15.1±2.9)岁;Risser征1~5,平均2.8.患者在自然站立位拍摄后前位照片及进行全脊柱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T1倾斜,并在照片上测量内侧美学双肩高度差(CSHi)以及外侧美学双肩高度差(CSHo),CSHi和CSHo统称为CSH.T1向右倾斜为正值,反之为负值.T1倾斜>5°定义为正性倾斜,T1倾斜<-5°定义为负性倾斜,-5°≤T1倾斜≤5°定义为T1水平.左肩高于右肩时CSH为正值,反之为负值.CSH>5 mm定义为正性CSH,CSH<-5 mm定义为负性CSH;-5 mm≤CSH≤5 mm定义为双肩水平.T1倾斜与CSHi、CSHo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T1倾斜与CSHi、CSHo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25和0.28,P <0.05).T1正性倾斜患者中,正性CSHo、水平CSHo、负性CSHo患者比例分别为59.0% (36/61)、37.7%(23/61)和3.3%(2/61);T1水平患者则分别为3/10、5/10和2/10.T1正性倾斜患者中,正性CSHi、水平CSHi、负性CSHi患者比例分别为83.6% (51/61)、11.5% (7/61)和4.9% (3/61);T1水平患者则分别为6/10、2/10和2/10.结论 T1倾斜与双肩美学平衡之间有相关性,但是正性T1倾斜患者可以表现为左肩高,也可以表现为双肩等高或者右肩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腔积液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137例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男102例,女35例,年龄16~92(48.34±15.85)岁。四肢多发骨折定义为全身有两处以上的四肢骨折,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具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术前胸部CT,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吸烟史,手术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部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等因素。记录患者是否合并胸腔积液,计算胸腔积液量,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肢骨折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和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示:ISS>16分(P=0.000)、吸烟史(P=0.001)和肋骨骨折(P=0.000)是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ISS及肋骨骨折是四肢多发骨折胸腔积液量增多的危险因素。结论: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胸腔积液与ISS、吸烟史以及肋骨骨折相关;胸腔积液量与吸烟史、ISS及肋骨骨折有关。对ISS>16分,有吸烟史或合并肋骨骨折的多发骨折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干预,降低合并胸腔积液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3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DEACMP组,n=67)与对照组(非DEACMP组,n=245),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既往中毒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吸烟史、饮酒史、CO气体接触时间、昏迷时间,合并症、急性期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脱水降颅压治疗、高压氧治疗、头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BMI、既往中毒史、呼吸系统疾病病史、饮酒史、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吸烟史、CO气体接触时间、中毒后昏迷时间、贫血、CRP、心肌酶、脱水降颅压治疗、高压氧治疗时间、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导致DEACMP的因素较多,对于具有这些相关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物理学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其并发症之一是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生物物理学因素可以影响骨折愈合。目前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物理学因素主要包括:脉冲电磁场,低强度脉冲超声,体外振动波,高压氧等。有效的生物物理学干预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发生率,本文就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物理学因素及其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肾细胞癌下调蛋白1(DRR1)在小鼠大脑组织中的表达谱及相关生物学功能.方法:首先,通过real time RT-PCR的方法明确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大脑组织中DRR1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RR1在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以及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其次,采用real time RT-PCR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