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丹酚酸B对小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Zea Longa方法阻塞小鼠大脑中动脉(medial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后分别立即尾静脉注射丹酚酸B(11.25,22.5,45 mg·kg-1),尼莫地平(30μ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6 h后,观察小鼠行为学、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结果:造模6 h后,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各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呈显著性降低(P<0.05,P<0.01);病理组织切片显示,丹酚酸B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减轻脑组织神经元核固缩、核溶解程度,改善脑组织缺血的病理损伤;丹酚酸B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P<0.05,P<0.01)。结论:丹酚酸B可降低MCAO小鼠神经功能损伤,减轻脑水肿,减少谷氨酸含量,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丹酚酸B对小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筋络宁口服液的抗炎镇痛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证实中医古方筋络宁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方法:实验分五次:①将对右旋糖酐、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观察对足跖肿胀率影响.②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皮下注射,测定小鼠腹腔伊文思蓝含量以观察药物对毛细血管通透性.③将腹腔注射1%醋酸造模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与筋络宁,观察动物扭体次数.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液粘度、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①3小时后高剂量组对右旋糖酐诱发的大鼠足跖浮肿较对照组有明显抑制作用.②筋络宁口服液能显著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③对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呈明显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④筋络宁口服液两个剂量能显著降低高低两个切速下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减小体外血栓长度、血栓湿度和质重.筋络宁口服液能剂量依赖性地缩短小鼠恢复自主活动时间.结论:足够剂量的"筋络宁口服液"对实验性大鼠具有消炎退肿、镇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其影像学改变与心电图之间的潜在关联,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符合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的ARVC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右室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以及心电图异常是诊断ARVC的主要指标,Epsilon波是ARVC的一个特异性较强的心电图指标,具有病因学诊断价值。局部病变组患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与其它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是诊断ARVC的两个重要手段。ARVC患者即使病变轻微,临床上却同样可以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提示临床应警惕起病隐匿的早期局部病变ARVC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马尾松松针提取物(PN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达拉奉组、PNE小剂量组(200 mg/kg)、PNE中剂量组(400 mg/kg)、PNE大剂量组(800 mg/kg),于造模前连续7 d及造模后6 h分别灌胃给药。其中,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依达拉奉组灌胃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的同时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PNE各组灌胃给予各剂量PNE。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于再灌注24 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并统计正常神经细胞数;TUNEL法检测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皮层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3、磷酸化JNK3、B淋巴细胞瘤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N...  相似文献   
25.
鼻窦炎祖国医学称之为鼻渊,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其患例鼻塞、流浊涕嗅觉减退或消失、头胀痛为其主要特征。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辨证加减治疗鼻渊105例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05例患者中,男49例,女56例,年龄7岁-56岁,病程短者7天、长者达10余年,105例中以单纯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居多,68例,占总病例数的64.8%。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血栓性疾病已经占据全球疾病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其致残率也很高。筛选和判断血栓高危人群,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近远期总死亡率和其它重要的心血管事件,是血栓或血栓相关性疾病现代预防和治疗的核心,因此,实验室对血栓性疾病的检测和抗栓的监测倍显重要[1]。为了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物(PDF)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我院对56例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进行检测,并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先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7.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出发 ,认为素质是“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 ,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这一定义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素质教育的内涵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 ,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并举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要求每个学生都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充分发展 ,培养学生会认知 ,会做事 ,会生存发展的能力。从素质教育的内容、目的来看 ,语文教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内容总的可分为自然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0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转化多发生于起病3 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107例预后良好,9例预后较差,4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脑梗死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并非都会使病情加重,早期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为脑梗死血管再通的一种表现,优于阻塞动脉血管未通者,远期预后良好。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9.
患者女,58岁,发现左乳包块1个月。体格检查双乳大小、形态对称,乳头无内陷,于左乳外上象限扪及一大小约3 cm×2.5 cm肿块,质较硬,形态欠规则,活动性可,无明显触痛;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区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X线钼靶检查提示双乳增生,左乳外上象限见一大小约8.0 cm×5.0 m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核磷蛋白A型突变体基因转染对人髓性白血病细胞系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核磷蛋白A型突变基因(NPM-mA)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NPM-mA,选择NPM-mA阴性、抑癌基因p14ARF有无缺失的两株人髓性白血病细胞KG-1a和K562作为靶细胞,将pEGFPC1-NPM-mA重组质粒和pEGFPC1空质粒分别转染白血病细胞,以未转染组为对照.用RT-PCR和免疫组化来分析转染细胞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绘制转染前后生长曲线,观察细胞体外生长的改变.结果 转染后的两种白血病细胞株表达NPM-mA mRNA,胞浆内NPM-mA蛋白阳性,符合NPM突变蛋白胞质移位的特点.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染NPM-mA质粒的KG-1a细胞较空质粒转染和未转染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转染NPM-mA质粒的K562细胞则较对照组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 NPM-mA基因稳定转染可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活性,在无ARF缺失时NPM-mA突变体可促进白血病细胞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