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金路  王志英 《中医学报》2016,(11):1637-1639
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癌性疼痛,倡导"审证求机、辨机论治",以病机辨证为核心,主抓肺癌痰、瘀、郁、毒、虚等病机要素,治以化痰软坚、行气活血、散结止痛、益气养阴等法,同时擅用片姜黄、鸡血藤、制南星、冬凌草等中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药物的种类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试验组患者服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药物,对照组仅服用多潘立酮药物,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具体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饱胀、恶心及上腹痛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JP< 0.05).结论 多潘立酮与阿米替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多潘立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估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否与浓度有相关性,并确定造成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记录其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值及其他临床指标,按设定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不良反应(ADR)组49例,对照组74例。分析两组患者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值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发生ADR的浓度折点。结果 ADR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替加环素剂量、疗程等临床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加环素谷浓度(Cmin)、峰浓度(Cmax)和24 h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 h)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通过ROC曲线得到替加环素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折点为Cmin=0.775μg·mL-1,AUC0-24 h=28.38μg·h·mL-1。结论 替加环素血药浓度与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临床在应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感染时,一方面要考虑...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清中替加环素浓度,用于腹腔感染患者替加环素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150μL样品进样,在一维柱ASTON C8(100 mm×4.6 mm,5μL)上初步分离,通过中间柱ASTON SCX(20 mm×4.6 mm,5μm)截取保留并在二维柱Agilent Extent-C18(150 mm×4.6 mm,5μm)上进一步分离,直至最终测定。一维柱流动相为30 m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甲醇(40∶30∶30,pH=5.4);中间柱流动相为纯水;二维柱流动相为30 m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75∶25,pH=3.5),流速均为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44 nm。采集40名腹腔感染患者静滴替加环素(首剂量100 mg,维持剂量50 mg q12h)血清样本,测定峰浓度、中浓度、谷浓度,并估算AUC值。结果:本色谱条件下,替加环素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线性范围0.03~30μg·mL-1,最低检测限10 ng·mL-1。40名腹腔感染患者平均血清峰浓度(1.60±0.77)μg·mL-1,中浓度(0.84±0.36)μg·mL-1,谷浓度(0.57±0.25)μg·mL-1,估算平均AUC值(22.66±9.77)μg·h·mL-1。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好,适用于替加环素浓度-药效研究及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测定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及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并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美罗培南血药浓度,得出药动学参数,将浓度值与最低抑菌浓度(MIC)作比较,探讨ECMO及RRT同时进行治疗对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PK/PD)的影响。方法:选自重症监护室(ICU)的一位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按美罗培南1 g q8h,静脉滴注30 min。采用HPLC法测定美罗培南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0.75、1、2、4、8h的血药浓度。将测得的血药浓度代入药代动力学软件Winnonlin5.2,求出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不同MIC值时PK/PD靶目标100%T>MIC的达标情况。结果:该患者美罗培南给药后30 min的峰浓度(Cmax)为44.94μg·mL-1,经8 h谷浓度(Cmin)为9.79μg·mL-1,0~8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8)为133.69 h·μg-1·mL-1,半衰期(t1/2)为2.68 h,表观分布容积(Vd)为33.12 L,清除率(CL)为4.38 L·h-1。当MIC为敏感值2μg·mL-1或中介值8μg·mL-1时,PK/PD靶目标100%T>MIC均达标。结论: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使用美罗培南时,药动学参数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常规剂量1 g q8h/30 min延长静脉滴注能够满足抗感染的PK/PD靶目标,提示该类患者治疗初期可经验性给予常规剂量的美罗培南进行抗感染的治疗,之后根据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剂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26.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故临床需监测其血药浓度。本文分别建立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2D-HPLC-UV)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2种方法的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品检定要求。60份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患者的血浆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好,回归方程为Y2D-HPLC-UV=0.9670×XEMIT-0.7029,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一致性良好。两种方法均可有效且可靠地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临床上应综合考虑监测目的、实验室条件和人员配置等,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至2018年12月之间在我院产科接受剖宫产分娩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和实验组(50例,采取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寒战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5min寒战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寒战复发率和术后8h寒颤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接受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问题,保证产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
金路 《中外医疗》2014,(34):139-140
目的探讨应用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160例腹泻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患儿痊愈6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儿痊愈52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金路 《中外医疗》2015,(2):78-79
目的探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有效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验证茶树油对致病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寻找有效、方便实用的新一代消毒剂.方法 用军科院提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第4代)、白色链珠菌ATCC10231(第9代)、大肠埃希菌8099(第4代)用重庆产茶树油作三次重复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茶树油对以上三种微生物10分钟杀灭作用达分别为92.46%、76.49%、99.99%.结论 茶树油可作为制造有效、方便、实用的消毒剂之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