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长期康复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些脑损伤患者应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至少2年内仍有恢复的可能,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 资料与方法 受试者51例,均为卒中后3个月经过初步康复不能行走的偏瘫患者,他们均为一侧半球单个病灶的脑出血或脑缺血,CT示损伤包括  相似文献   
73.
肥大细胞病     
肥大细胞病(Mast cell disease,MCD)又称肥大细胞增多症,特点为组织内的肥大细胞异常积聚增多。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者称色素性荨麻疹;而以骨、肝、脾等全身浸润者称系统性肥大细胞病;多数研究认为本病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少数色素性荨麻疹病例有家族性。发病机理本病病困不明。多数认为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理由有:肥大细胞(MCs)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本病中 MCs 主要浸润造血和淋巴网状组织。另有人提出本病与免疫因素有关,Travis 等认为,T 细胞衍生生长因子,如白细胞介素-3,可刺激 MCs 增殖。过去认为本病的过敏现象仅与大量释放的组胺有关,即增多的 MCs 脱颗粒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临床上出现皮肤充血、哮喘、腹泻和心动过速等。近来发现本病患者有多种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PGD_2  相似文献   
74.
胃癌穿孔是胃癌并发症中严重,易误诊而少见的并发症。仅占胃癌发病率的3.1%。本院1986—1993年前共收治8例胃癌并发穿孔的患。  相似文献   
75.
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外科姑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各种晚期胰头癌和肝外胆管癌的突出症状,胆道引流是其姑息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比较各种引流手术之优劣。本文分析64例不同引流方式及并发症,结果显示胆肠置管支撑内流术有操作较简便和减黄效果较确切等特点。可有选择地替代胆道T管外引流术,从而提高这些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6.
本文近几年文献中骨髓移植后发生免疫介导性血细胞减少的发病情况和机理等作了概述;介绍了异体免疫和自体免疫在移植后发生血细胞减少中的作用;最后谈了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采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施行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54例病例资料,均施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并采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施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54例成功施行手术。吻合时间为(26.0±4.5)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75~158 ml),切口长度为(2.0±1.5)cm。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为(19.0±6.4)mg/L,疼痛评分(VAS评分)第1天为(4.1±0.9)分、第2天为(1.7±0.7)分,肛门排气时间为(2.3±1.7)d,拆线时间为(6.4±1.5)d,术后住院时间为(8.5±1.9)d。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出现肺部感染1例。结论腹腔镜胃远端癌D2根治术中采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施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是远端胃癌可考虑采取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调查分析急诊腹部手术(EAS)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现状,并讨论其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6家医院2018年5月行EAS的293例成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围手术期数据和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EAS术后SSI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ICU入住率、ICU住院时间、术后30 d病死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293例EAS病人中,22例(7.5%)术后发生SSI。SSI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率为36.4%(8/22)。发生SSI的病人较未发生病人的总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延长,ICU入住率和治疗费用显著提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0)和手术时间(P=0.007)是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P=0.022)是发生SSI的保护因素。结论 EAS后SSI发生率为7.5%,SSI导致病人的医疗负担显著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腹腔镜手术可减少EAS后SSI的发生,对男性病人EAS后的切口须给予相对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9.
自2009年01月至2011年01月,我们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Desarda法修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80例腹股沟疝患者,男67例,女13例.年龄18 ~ 45岁,平均年龄(29.8±1.2)岁.病程3个月至10年.斜疝58例,直疝22例,其中5例为双侧斜疝,所有患者体质较健壮,均行Desarda法修补.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20min,术后3~5d出院,无出血、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结论: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既有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又有腹腔镜技术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