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84篇
  2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金涛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5):107-107,109,77
1 呼吸机的分类 呼吸机按动力的不同分为手动,气动和电动;按吸-呼切携方式不同:定压(压力切换)、定容(容量切换)、定时(时间切换);按调控方式不同:简单、微电脑控制。Bear 1000呼吸机属于电动及微电脑控制。  相似文献   
712.
目的比较兔胫骨上段单皮质8 mm骨缺损与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修复差异。方法取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体重(2.5±0.3)kg,随机分为两组,利用牙科磨钻分别制备直径为8 mm胫骨上段单皮质骨缺损和15 mm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造模后伤口常规换药3~5 d,术后4 w、12 w行X光摄片;造模后12 w用micro CT对骨缺损修复行CT平扫及骨组织三维成像;于骨缺损造模后12 w,分别对造模胫骨和桡骨取材,4%多聚甲醛/PBS固定,10%EDTA/PBS脱钙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检测骨缺损修复。结果骨缺损12 w时,兔胫骨上段单骨皮质8 mm缺损在无外固定和内固定情况下,X片示骨缺损未能自行愈合,髓腔内有松质骨形成;在无外固定和其他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也未能自行愈合。结论兔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和胫骨上段8 mm骨缺损模型均可作为骨缺损不愈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13.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检出的病原菌采用VETI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结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7株(69.0%),革兰阳性菌95株(28.88%),真菌7株(2.13%),其中常见致病菌前5位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56株,占总病原菌17.02%;铜绿假单胞菌52株,占总病原菌15.81%;肺炎克雷伯菌49株,占总病原菌14.89%;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占总病原菌11.8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8株,占总病原菌11.55%.大多数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性较好,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 在ICU内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7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测定7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BNP及hs-CRP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时BNP及hs-CRP水平增高,BNP与hs-CRP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15.
乳管镜下置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乳管镜置定位针引导的方法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6例采用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8例,分别在美兰标记和置定位针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重量、切口长度及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结果 定位组手术时间短于美兰组(31±8 min vs.42±9 min);定位组手术切除标本重量轻于美兰组(1.51±1.36 g vs.2.95±2.07 g);切口长度小于美兰组(34.4±7.1 mm vs.23.2±7.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乳管镜下诊断为乳腺癌者,手术后病理诊断均被证实,但定位组诊断符合率高于美兰组(94.7%vs.76.3%).结论 乳管镜下置定位针有助于精确定位病变乳管及肿瘤位置,缩小手术范围,减小手术创伤,可作为术前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16.
<正>Monteggia's骨折是一种因肘部及前臂直接、间接或扭转暴力所致的联合损伤,传统定义为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前脱位,现已将桡骨头各方向脱位合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也列为Monteggia's骨折。小儿Monteggia's骨折易发生漏诊误诊,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均可带来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17.
目的:了解社区情境中老年抑郁的患病率、自然转归及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方法:随机选取一个完整社区作为研究点,采用PHQ-9量表对127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筛查;然后使用SCID,对所有PHQ-9在10分以上、50%的PHQ-9在5~9分之间的和5%的PHQ-9小于5分的老年人进行诊断性访谈,对所有接受诊断性访谈的老年人使用PHQ-9,在1年内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第12个月时使用SCID进行诊断访谈;把12个月之后的PHQ-9得分作为因变量,对10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初次筛查有141人(11.1%)得分超过10分,298人(23.4%)得分为5~9分,836人(65.5%)得分为0~4分,初次诊断访谈发现符合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老年人有93名,老年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是7.3%;与1年后PHQ-9得分相比,原先无抑郁症状对象中,17.6%出现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中,50%抑郁症状减少或程度下降,9%发展为明显的抑郁症状,有41%没有变化;有明显抑郁症状的对象中,12%缓解为没有明显抑郁症状,24%抑郁症状减少或程度下降,64%持续抑郁症状明显;累积疾病、社会支持、文化程度、日常能力及基线抑郁水平是其显著预测因素.结论: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高,1年的自然转归无明显缓解,识别率和诊断和治疗率都很低,专科-社区卫生合作的管理模型是老年抑郁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18.
正2015年6月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会Neurology杂志上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新标准分为AQP4抗体阳性NMOSD和AQP4抗体阴性NMOSD。以不典型大脑病变起病的NMOSD罕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间断失认、右眼视力下降2 y余,双下  相似文献   
719.
金涛  夏庆  赵龙  张海燕  程征宇  薛平  杨晓楠 《华西医学》2009,(10):2565-2568
目的:探讨益活清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对血清单核趋化蛋白-1及对器官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SAP患者24例,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相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中药"益活清下"法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中药安慰剂治疗。测定患者第0、1、3、5、7天血清MCP-1的浓度水平,比较各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与持续时间。结果:两组入院时Rason评分、CT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第3天MCP-1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持续时间长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活清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患者血清MCP-1的水平。  相似文献   
720.
目的对比研究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VD)大鼠额叶、颞叶皮质、海马及皮质下白质区的病理学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病理基础。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VD大鼠动物模型;通过常规HE及LFB染色,对比观察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大鼠额、颞叶皮质、海马区及皮质下白质的形态学改变;应用HPIAS-1000高清晰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检测皮质下白质神经纤维脱失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缺血1个月时额、颞叶皮质及海马区以锥体细胞缺血的改变为主,逐渐转变为锥体细胞凝固性坏死、变性、脱失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少数大鼠额叶出现梗死灶;缺血1个月起实验组大鼠皮质下白质神经纤维疏松、断裂、脱失,且有随缺血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的倾向;图像分析显示缺血1个月实验组大鼠脑白质神经纤维脱失,出现囊泡样改变并逐渐增重。结论进行性的额、颞叶皮质、海马神经元退变以及皮质下白质损害是VD的病理基础,且白质区的损害要早于皮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