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01.
伸长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主要位于第三脑室底部腹侧壁和正中隆起处室管膜上的特殊分化的胶质细胞,在脑屏障系统、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和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中起重要作用。伸长细胞在成年后仍然保持未成熟胶质细胞的特征,并且参与成年哺乳动物下丘脑内自然发生的轴突再生过程。大量研究表明,伸长细胞能够促进中枢神经元受损轴突的再生,有望成为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移植的种子细胞。本文复习近年来有关伸长细胞促进神经再生的报道,对伸长细胞的起源、分布、特性及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预实验对ADIPOQ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第2个外显子区域的测序,拼接后与参考数据库比对,筛选出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大样本复制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6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其中包括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13例,以及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467例。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技术,观察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预实验结果筛选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17366568G/A、9882205G/A、2241767A/G、1501299G/T、2241766T/G。其中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联,包括rs2241766T/G(+45T/G)多态性[OR(95%CI)=2.78(1.20~8.65),P=0.015]和rs9882205G/A多态性[OR(95%CI)=3.9(1.78~13.61),P=0.000]。对rs2241766进行大样本复制研究后,未发现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联或相关的趋势。结论 ADIPOQ基因rs2241766多态性可能不是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联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3.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经验总结探讨开通CTO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左室功能、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心内科病房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其中至少1支冠脉主支血管为CTO并接受PCI的患者,根据PCI手术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应用正向导丝技术处理病变。出院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的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再次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34名入选患者,CTO介入治疗成功316名,失败118名。PCI失败组患者既往接受PCI手术(P<0.01)或CABG术(P<0.01)显著高于PCI成功组,高龄和吸烟比例也显著高于PCI成功组。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高血脂、陈旧心梗及糖尿病等病史和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差别。PCI失败组两支CTO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病变比率均显著高于PCI成功组患者(均P<0.01)。术后1年两组患者在死亡、心梗、中风和再次PCI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失败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高(P<0.01),介入术后进行择期CABG手术比例高于成功组患者(P<0.01)。结论: 开通CTO可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CABG手术率,而死亡、心梗、中风和再次PCI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其中13例中转开腹外,10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胆囊炎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操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探讨针刺抗衰老穴位是否存在特异性。方法:将常用的抗衰老穴位分为督穴组、体穴组,观察其对脑、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针刺具有延缓SOD活力下降及MDA含量升高的作用,在延缓脑组织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方面,督穴组作用明显优于体穴组,而在延缓肝组织SOD活力下降及MDA含量升高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并不大。结论:针刺"百会"、"大椎"穴对延缓脑衰老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6.
金泽  杨菲  王玉琳 《中国针灸》2011,31(1):89-90
目的:观察合谷刺法结合甲钴胺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斑秃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合谷刺法结合甲钴胺局部注射治疗,每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5例,用梅花针叩刺加鲜姜片反复擦患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7.14%;两组总有效率比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谷刺法结合甲钴胺局部注射治疗斑秃,其疗程短,显效快,疼痛小,安全可靠及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广泛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7.
目的:探讨针刺抗脑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常用的抗衰老穴位分为督穴组和体穴组,观察不同组穴对衰老大鼠模型脑组织NO、NOS含量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D-gal致大鼠衰老后,脑组织中NO、NOS的含量明显升高,督穴组、体穴组均有延缓其含量升高的作用,且督穴组较体穴组作用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脑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各针刺组均有延缓其活性降低的作用,督穴组、体穴组之间比较,督穴组脑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明显高于体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通过提高Ca2+-Mg2+-ATPase活性,稳定NOS浓度,从而平衡NO含量,充分发挥NO生理机能,而发挥抗脑衰老的作用,同时督穴组抗脑老化作用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8.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颈、腰部夹脊穴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腰部夹脊穴针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4星期。结果治疗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水平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9.
目的 评价虎贞清风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优效性检验临床试验设计。由全国14家医院共收集48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使用SAS软件按3:1随机分为治疗组(36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口服虎贞清风胶囊,对照组口服虎贞清风胶囊模拟剂,两组均每次4粒、每日3次给药,共治疗3天。在治疗第3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症状消失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480例患者中438例纳入全分析集(FAS)进行疗效分析,其中治疗组325例,脱落35例(不良事件2例,失访29例,违背方案2例,缺乏疗效退出试验2例);对照组113例,脱落7例(失访2例,违背方案5例)。治疗组第3天疼痛VAS评分及差值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41,t=6.452, 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4%(297/325),优于对照组[68....  相似文献   
210.
膝关节痛是膝部疼痛、活动后加重,甚至走路、上下楼均感困难的一系列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如骨关节病、膝关节外伤、半月板损伤、风湿热所致的关节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很多,有理疗、按摩、封闭、药物等多种疗法,但是治疗见效慢、不彻底,很难达到即刻见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笔者近1年来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开展了针刺足运感区配合四白穴治疗膝关节痛的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