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校教材《中医内科学》认为“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据查阅文献后发现,高校教材所引“感冒”病名之出处及时间欠妥。据《仁斋直指·序》中言该书撰于“景定甲予良月朔”。景定甲子是景定五年(1264年)南宋理宗之年号,高校教材言“北宋”,显然错误。而感冒之病名,据《仁斋直指方》所引出自《和剂局方·淳佑新添方》参苏饮条下,而参苏饮实出于南宋·王硕《易简方》。文中予以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72.
间歇脉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栋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1-234
间歇脉 ,又称歇止脉、止脉 ,属脉律失常 ,非为一脉 ,乃脉搏有间歇、停跳之统称。在心律失常 (指节律不齐 )中 ,脉有间歇之多见者 ,包括过早搏动 (早搏 )、心房颤动 (房颤 )、房室传导阻滞( 度 )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 )等 ,而以前两种最为常见 ,中医学者多以结代脉称呼之。兹不揣浅陋 ,根据历代脉学著作并结合现代医学心律失常的有关内容 ,探讨如下。1 早搏脉 (附 度房室传导阻滞脉、病窦脉 ) :属结、代、促脉之类在心律失常中 ,早搏最为常见。由于心脏过早出现搏动 ,继之有较长间歇 ,使心脏节律发生紊乱 ,此时脉搏不能触及而有间歇、…  相似文献   
73.
74.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减弱,活动量小,或长期卧床等,均易导致患者便秘的发生。魄门亦为五脏使出自《素问.五脏别论》,是指魄门(肛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如出现便秘,腑气不通,导致浊气不降,气机逆  相似文献   
75.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过程中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发病之后可见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周身乏力等症状,重者可见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死。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西医对  相似文献   
76.
卒中,当为猝中,指急性脑血管病变.明清以前医家皆将其病因病机、病位与心、肾、肝、脾等脏腑密切相关,明清以后定于脑.由于心、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卒中,属气的中介作用,即通过中介作用,导致脑功能失调,出现脑病症状,此即"病因→中介作用→脑"轴系统.例举晚清及民国医家三张"内风脑病"学说,乃卒中"脑病"学说之端始.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规范房颤脉的相关脉象。方法:选取100例房颤病人以脉率的多少分为3组,即脉率>100次/min,脉率60~100次/min和脉率<60次/min者,诊其脉象与中医历代脉学著作记载的相关脉象如散脉、涩(短)脉及解索脉等一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脉在常见的28病脉中相当于中医的散、涩(短)脉及怪脉的解索脉。结论:阵发性快速房颤脉,脉率>100次/min,相当于散(涩)脉与怪脉的解索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0~100次/min,相当于涩(短)脉,脉率<60次/min,相当于涩结脉或涩结代脉等,此等脉象与期前收缩(早搏)而形成的结、代、促脉不同。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复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局部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TACE联合局部消融治疗的47例外科术后复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局部消融治疗后开始随访,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其生存情况。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运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47例外科术后复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体有效率(ORR)为89.3%,疾病控制率(DCR)为95.7%;6、12、18、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5.70%、76.40%、63.30%、58.00%。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肿瘤边界不规整(RR=3.938,95%CI:1.709~9.073,P=0.005)和肿瘤位置临近危险区域(大血管、空腔脏器等)(RR=3.202,95%CI:1.415~7.245,P=0.001)与患者术后生存相关。结论 TACE联合局部消融是治疗外科术后复发性肝癌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肿瘤边界不完整...  相似文献   
79.
刘国军  仇宜解  于湛  庞凤  邸霞  金栋  李菊 《眼科》2012,21(4):268-272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不同分期综合治疗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63例(69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为虹膜红变组(15例16眼)、开角型青光眼组(20例22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组(28例31眼)。方法虹膜红变组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其中3眼行白内障手术,1眼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开角型青光眼组在全视网膜光凝术基础上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其中8眼行小梁切除术,4眼行白内障手术,2眼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5眼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闭角型青光眼组在全视网膜光凝术、抗青光眼药物、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基础上,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其中21眼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12眼填充硅油。平均随访(18.6±15.3)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虹膜红变、前房角及并发症。结果虹膜红变组、开角型青光眼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视力不变或提高分别为15眼(93.8%)、17眼(77.3%)和16眼(51.6%)(χ2=9.76,P﹤0.01)。治疗前眼压分别为(14.6±3.8)mmHg、(31.6±9.1)mmHg和(44.8±12.2)mmHg,治疗后眼压为(14.1±3.86)mmHg、(17.9±3.7)mmHg和(18.9±10.8)mmHg(F=185.8,P﹤0.001)。治疗后虹膜红变在虹膜红变组16/16眼消退,开角型青光眼组20/22眼消退及闭角型青光眼组28/31眼消退。治疗后前房角在虹膜红变组16眼仍为宽角,开角型青光眼组18/22眼前房角中的纤维血管膜萎缩,房角开放范围较治疗前扩大,闭角型青光眼组31眼房角中的纤维血管膜不同程度萎缩,但房角开放范围无扩大。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3%、22.7%和48.4%(χ2=9.75,P﹤0.01)。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临床分期差异化综合治疗对虹膜红变期及开角型青光眼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