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了进一步了解捏积疗法对疳积患儿(简称有积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探讨捏积疗法的机理,我们于1981年5~8月在门诊对有积儿捏积治疗前后,进行了尿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并以口服葡萄糖钙粉治疗对照观察。现将临床初步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2.
用作胰外分泌功能试验的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N-benzoyl-L-tyrosyl-P-aminobenzoicacid,简称BT-PABA) 首先由Imondi等在1972年合成,并用于临床,认为是一种简易安全有价值的试验方法。我们对重庆医药工业研究所(简称重庆)  相似文献   
73.
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小儿脾虚型贫血的调查,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托幼儿童营养缺铁性贫血,先后与补血法、铁剂和空白组对照,并观察治疗前后小肠木糖吸收率的变化。结果:健脾组三批548例,显效率分别为38.6%、70.5%、84%,高于和接近补血组(两批140例,显效率分别为56.7%、28.8%)、铁剂组(38.2%)及空白组(28.4%)。治疗前小肠木糖吸收率均值为15.9±3.4%,治疗后为24.84±8.7%。初步说明促进造血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是健脾法疗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心功能Ⅲ-Ⅳ级,辨证属气(阳)虚血瘀、水饮证患者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对照组服用开搏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心房肽(AN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部分相似,有可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室重构;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可能对防止血栓的形成及改善心衰的进程有利。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研究脾虚证分级量化与木糖及胰功肽试验的相关性及科学依据。方法内镜及活检确诊的浅表性胃炎115例,萎缩性胃炎15例,消化性溃疡19例及慢性结肠炎34例,把慢性胃肠病分为6型。即脾胃虚弱证(包括虚寒)、肝胃不和证、脾胃(大肠)湿热证、脾胃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进行证候分级量化,用木糖、胰功肽试验等指标同步检测。结果研究发现慢性胃肠病患者木糖、胰功肽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0.01),中医证型除脾胃(大肠)湿热证的木糖排泄率接近正常人外,其它证型的木糖、胰功肽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0.01)。对脾虚证及肝胃不和证进行分级量化,首次发现脾胃虚弱(寒)证随着症状分级的加重,木糖排泄率逐渐下降(P<0.01),肝胃不和证随着症状分级的加重,胰功肽都逐渐下降(P<0.001)。这为探讨证型的病理生理提供了可信的科学依据。结论木糖的变化规律较好地反映脾虚证的特异性,胰功肽的变化规律较好地反映肝胃不和证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课题以开阔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并探讨中医“脾为生血之源”的实质为目的。全部工作分阶段进行,历时四年。 (一)脾虚型缺铁性贫血的调查:为探讨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在冬、春、夏、秋四季,对已排除有急慢性疾病的北京市区街道、机关托幼机构中的2—7岁儿童,进行抽样检查,并按中医脾虚证和血虚证标准,对测出贫血的儿童进行体检分型。其结果为:1980—1982年共测3,074人,其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967人,总发病率为30.4%。1983年按四季分  相似文献   
78.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多发和难治性疾病,据文献报告人群发病率在10%左右,中医属“胁痛”、“痞满”范畴。慢性胆囊炎大多并发胆囊结石,故目前针对结石治疗的排石、碎石、溶石方法研究较多,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可达40%以上;近年来介入性治疗进展较多,但尚无  相似文献   
79.
血清中胃泌素水平与脾虚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降浊、为营血生化之源等,由此看来,中医"脾"的本质可能与消化系统功能有关。我们用血清中胃泌素水平作为胃分泌功能指标,对脾虚证进行了观察。中医辨证标准我们制定的脾虚者的辨证指标为:1.面色苍白少  相似文献   
80.
疳积是祖国医学儿科的四大证之一,被历代医家所重视。近年来,由于科学事业的发展,祖国医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疳积一证也从科学的角度逐步被认识。疳积从脏腑辨证来说是与脾胃有关,从八纲辨证来说是属阴证、虚证。我科于1978年从脾主运化方面进行了探讨,对“疳积患儿”(以下简称患儿)的小肠吸收功能做过试验,但对与脾相表里的胃的功能尚缺乏观察。胃主纳谷、主消化,胃失和降也是造成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