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克糖降脂丸对糖尿病及高血脂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糖降脂丸明显降低四氧嘧啶大鼠、小鼠糖尿病模型的血糖(P<0.01),无论是高剂量组还是低剂量组在用药第9天以后降糖作用皆明显优于西药糖适平,对于大鼠、小鼠高血脂模型,克糖降脂丸皆能明显降低其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优于多烯康,而低剂量组与多烯康作用相似(P>0.05)。急性毒理实验表明克糖降脂丸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22.
川芎茶调散类方治疗偏头痛虚证168例──附疗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芎茶调散类方辨证治疗偏头痛虚证168例,结果:显效率72.2%,好转率23.21%,总有效率95.4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选择部分病例做了疗效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临床症状及血浆ET、NO水平的影响 ,并与糖适平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NO水平无明显改变 ,益气养阴活血方降低血糖的总有效率为空腹血糖 (FBG) 87 80 % ,餐后 2h血糖 (PBG) 90 2 4 %。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方可降低患者血浆ET水平 ,有一定保护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并可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 ,对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其血管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拟从中医理论出发,根据临床实践,利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及高新技术研究克糖安肾方在降糖的同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中医防治DN……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二者比值(ET/NO)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为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将81例2型DM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检测血浆ET、NO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2-)及二者比值,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各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NO与对照组相比都升高.ET/NO值除阴虚热盛型外与对照组相比亦明显升高.其中ET及ET/NO值按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阴阳两虚呈逐渐升高趋势,而NO则呈下降趋势,依次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阴阳两虚.结论DM中医辨证分型与ET、NO及ET/NO值有明显的相关性.ET、NO及ET/NO值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血管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6.
27.
肠易激综合征( IBS)和溃疡型结肠炎( UC)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本研究从胃肠激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 ET)、胃动素( MTL) ]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 β( IL- 1 β)的角度研究其病因和病机,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IBS组40例,男1 9例,女2 1例;年龄2 2~75岁,平均45 .6岁。符合罗马 标准。UC组2 0例,男6例,女1 4例;年龄1 8~5 2岁,平均33.7岁。对照组2 0例,男8例,女1 2例;年龄32~75岁,平均5 0 .6岁。来源于体检和结肠息肉电切肠镜复查者。1 .2 方法:每…  相似文献   
28.
放射免疫法测定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及胃体粘膜,慢性结肠炎患者横结肠粘膜的 PGE_2、PGF_(2α)水平。测定结果提示慢性炎症(炎症或溃疡的静止期)患者的 PG 水平不能显示出病理的轻重程度。从中医辨证分型上,亦未能观察到不同证型间的差异。胃粘膜组织的 PG 水平对尿排出的 PG 水平,以及血浆对尿排出的 PG 水平,不显示出明显相关,而粘膜对血液的 PG 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近20多年来,我国学者,从生化学角度对脾胃学说和脾虚证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从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代谢到调节代谢的酶学和各种激素、神经介质,从微量元素到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有关资料分述如下。 1 脾胃学说中物质代谢的研究 1.1 糖代谢脾虚证病人糖代谢发生障碍,表现在D—木糖吸收功能低下,此项脾气虚证的辩证参考标准,已在全国推广应用。D—木糖是一种戍糖,吸收后  相似文献   
30.
脾气虚证病人消化吸收功能的同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多病种角度同步观察了脾气虚证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现小结如下。材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系北京中医医院住院病人,都经西医明确诊断。其中有肿瘤患者48例(消化道肿瘤36例,其它肿瘤12例),贫血16例,脑梗塞6例,慢性胃炎21例,消化道出血12例,溃疡病12例。正常对照组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职工,经保健室体检无肝、肾功能障碍和胃肠疾病,中医辨证亦无脾虚见证的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